白衬衫优雅干练 马雅舒首登话剧舞台后台大片释出

近日,演员马雅舒主演荒诞喜剧《花的秘密》,释出一组黑白后台主题大片。她一身利落穿搭,白衬衫优雅干练,长绒毛衣更添温柔气质,勾勒出纤细好身材。

马雅舒状态沉稳大方,在化妆间,服装箱前,观众席中,展现不同工作状态,令人更加期待她在话剧舞台上的表演。

    分享到:

MEDIA/视频

SPONSOR/赞助商

spot_img

TRENDING/热门

力克推出时尚、家具和汽车市场的创新与转型观察中心(Observatory)

该观察中心将聚焦时尚、家具和汽车市场的创新与变革,为这三大行业的企业提供前沿资讯,助力其适应新机遇。

SVP全球推出以芝麻街人物为特色的刺绣设计

田纳西州拉弗恩,2023年5月24日  SVP全球公司今天宣布将首次推出以宠儿为特色的刺绣设计芝麻街人物。 这 [...]

杰克闪耀CISMA展,成套与爆品,尽显科技魅力

9月25日,全球最大的缝制设备专业展—CISMA2023(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在上海盛大开幕。杰克携旗下德国拓卡奔马、意大利迈卡、意大利威比玛等品牌共同参展,展位面积2346平方米,面积之大,为史上之最,行业之最,展现了杰克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综合实力。 本届展会,杰克携最新、最全的成套智联解决方案与100多款单机新品重磅亮相,既有软硬件一体的全面创新,又有解决客户痛点的黑科技,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展位现场人气爆棚,赢得了海外内众多服装品牌商、服装工厂的高度评价。 成套智联,让服装智造无限可能 作为行业唯一一家集数字版房、面辅料仓储、智能裁剪、AI排产吊挂、智能缝纫、后道分拣、成品仓储以及APS、MES、WMS、PDM等软硬件一体的服装智造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商,此次展会,杰克将一个“五脏俱全”的“智能服装工厂”搬进了展馆。 “智能服装工厂”展示了羽绒服、运动裤、圆领衫3种服装品类的生产场景,现场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智能服装工厂在生产效率、柔性快反上的绝对领先优势。杰克股份轮值执行总裁郑海涛表示,“传统服装厂一件新品出炉可能需要几个月,而杰克打造的智能服装工厂从订单到交货,最快可以7天完成。” 杰克“智能服装工厂”主要由数字版房、智能裁剪、数字缝制车间与数字后整车间四大板块构成,每个板块都具有各自亮点,蕴含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 例如,杰克物联网工时系统实现了产线平衡数字化、产量统计数字化、设备管理数字化。杰克PDM系统具有款式开发管理、打样生产管理、打样采购与仓储管理等功能,可以助力服装厂的客户需求响应速度提升25%。杰克智能快反吊挂则实现了AI预排与工艺实时结合,根据实时工时计算和员工技能矩阵,实现动态产线排产,生产效率可提升30%-50%。杰克智能悬挂分拣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智能多策略拣货、最优拣选路线规划、以客户出货需求拉动后道。 此外,杰克的光储融合也成为展会独特的亮点,拥有持续供电、回报迅速、节能低碳等优势,在推动服装制造用能革命方面有着卓越表现。 杰克成套智联解决方案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面向中大型客户,耐克、申洲国际等知名品牌商和服装工厂都聚集在杰克成套馆研讨洽谈。 单机爆品,直击客户痛点 杰克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新品超高精度裁床S80、厚薄弹自适应智能缝纫机快反王、不断线模板机M9、线内模板机M5以及各种最新款的平包绷、厚料机、花样机、特种机,超高速单层裁床X5等100多款产品也都重磅亮相。 郑海涛表示,本届展会也是杰克爆品战略的一次成果展示,杰克将用最好的产品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杰克快反王无疑是当下最火爆的缝纫机。杰克在展馆内特设快反王专区,观众可以进行缝纫机拔河、缝制铜板等体验活动,现场感受快反王的超强穿刺力和超大送布力。杰克M9不断线挑战赛也很吸睛,参与观众真切认识到“一天只穿一次线”的舒心。60+系列的智能物联缝纫机,实现了实时工时测试、实时技能评价,对服装厂提升效率、平衡产业作用巨大。 增效30%的超轻快电脑包缝机C5F、1天量产1800件的自动上圆领机JK-797、15秒一件日产两千件的杰克小钢炮K6-A、气动剪抬省时省力的电脑多针机JK-8009、单针短线头物联网智能罗拉车S7+等产品,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杰克旗下品牌德国奔马在迎来品牌诞生90周年之际,倾力推出的超高精度裁床S80、超高速单层裁床X5惊艳展会现场。其中,超高速单层裁床X5的最大裁剪速度可达每秒1800mm,最大加速度为1.5G,是传统手工裁剪的3-10倍。 “杰克每年拿出6%-7%的年营收投入研发,每款爆品的研发过程包含着无数次的技术死磕和严苛测试,就是为了超越客户期待,为客户创造价值。”郑海涛表示。 当天,杰克展位共接待上千批次客人,新品最多、人气最旺、活力最强。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巧媳妇”助力乡村振兴不是梦

作为一名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三十年的“老兵”,在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的身上,你很难感受到丝毫的倦怠。相反,通过他微信朋友圈的“调研小作文”,扑面而来的是其对于服装纺织产业的热爱,对于行业问题不足的深度思考,对于乡村振兴、产业致富的付出与实践,以及对于河南这片土地、这群农民乡亲深沉无私的爱。农村巧媳妇,河南大财富。在李刚会长十余年天南海北、日夜奔波的努力下,今日的中原大地上,由其创立倡导的河南服装“巧媳妇工程”早已成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最为生动的行业实践。 在调研中挖出的“隐形富矿” 如今,“巧媳妇工程”已成为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服务的代名词,也成为圈里人提及李刚的关键词。当被记者问及该项目创建的机缘时,李刚会长对记者解释道:“催生巧媳妇工程的起因,源于服装行业发展的内生需求。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方兴未艾,对于河南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农业大省,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用工荒,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为了解开这道算术题,2012年,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组织精干力量,在李刚等人的带领下,发展至今,“巧媳妇工程”已成为河南省服装协会服务的代名词,也成为圈里人提及李刚的关键词。当被记者问及该项目创建的机缘时,李刚会长对记者解释道:“催生巧媳妇工程的起因,源于服装行业发展的内生需求。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方兴未艾,对于河南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农业大省,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用工荒,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为了解开这道算术题,2012年,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组织精干力量,在李刚等人的带领下,先后深入近百个县,找到那些被“隐身”的巧媳妇。“这个群体的数量超过600万人,她们不应被看作是社会、家庭的负担,恰恰是被闲置被忽略的优秀劳动力资源,是一座亟待挖掘的劳动力资源‘富矿’。”李刚不无感慨地说道。于是,把服装工厂直接下沉到乡镇乃至村庄,让众多农村留守妇女直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巧媳妇工程”,成为李刚此后的工作重心,也成为其穷尽毕生之力的事业。“巧媳妇工程”也在河南服装协会倾力地研究、设计、推导下逐渐成型落地。事实证明,这个理论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产能为王时代来了! “从2016年开始,中国服装的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转折——产能为王时代来临!”在不同的场合,李刚曾不止一次地表述。当记者问及如何来定义“产能为王”时,他给出的答案是:订单跟着产能跑,产能跟着工人跑。未来,哪里有工人,哪里就可以构建产能;哪里的地方政府重视产业发展,哪里就能构建优质产能。而优质产能的构建最终会让这个区域最终成为产业高地。据其分析,山东、江苏、广东、福建、浙江等纺织服装强省,都是20世纪80年代初承接了欧美日韩,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在沿海地区已经处于成熟期的后期,面临着技术人才年龄老化、员工资源减少、要素成本升高、竞争力减弱等难题,产业向劳动力来源地以及欠发达地区转移是大势所趋。“现在全省大概有100万的服装产业工人,经过未来几年的整合,可以增至200万至300万人。这将成为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迈向万亿级的底层支撑。有人曾质疑我们怎么不说品牌了?不是不说了,服装发达地区做高端,我们河南服装目前要做的是全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穿的衣服。因为河南当下更紧要的是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快打造‘世界服装工厂’,把河南广大的乡亲动员利用起来,让他们实现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首先要把人力资源整合好、培训好,集中精力做强生产制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政府应当加大力度支持产业的数字化赋能,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产,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李刚说道。 一台缝纫机致富一家人 万台缝纫机就是一座城 自“巧媳妇工程”实施以来,河南各地的服装企业涌现出大量的“俩俩”现象,这些幸福甜蜜的“小段子”,也成为李刚微信朋友圈中上镜频率颇高的内容。每当提及这些,他总是难掩欣慰、自豪。“一辆电动车,‘俩俩’上下班。夫妻俩、妯娌俩、姊妹俩、母女俩、父子俩在一家工厂上班的比比皆是。特别是夫妻俩居多,妻子在服装厂里上班,把丈夫从建筑工地拉到服装厂里学技术,或者是把背井离乡的妻子拉回来一起上班的大有人在。不仅稳定了家庭关系,提高了家庭收入,还让一家人实现团聚,增进社会和谐,大幅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李刚介绍道。巧媳妇,做服装,半月工资一年粮。“搭锯见末,开工见钱”已成为众多老乡们最为直观的感受。“应该看到,河南农业大县多,人口大县多,贫困大县多,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空间还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现实,不等不靠,不好高骛远,务实谋划发展。在很多偏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特别是类服装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最适宜、最快捷、最科学。我们这些年全力打造的‘巧媳妇工程’,就是要让河南新时代的农民接受工业化洗礼,转化为新时代腰包鼓囊囊,精神喜洋洋的产业工人。”李刚如是说。“民生无小事,制造无低端”,在李刚心中,产能下沉,产业扶贫,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合作模式之上,没有科学变通、因地制宜的商业模式,脱贫致富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经过统筹研究、严谨规划,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即以创新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基础,政府主导、企业主营、合作社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以此为动力,确保巧媳妇工程的可持续性。自“巧媳妇工程”正式启动,通过引导产能下沉,该项目已成功整合培训了70余万“三无”农村留守妇女,将其培训成为服装产业大军,带动20万贫困家庭脱贫,构建中心工厂+卫星工厂6800个,形成优质产能1500亿元/年。 “巧媳妇”的升级之路 在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百人队伍中,近八成人员分布在河南各乡村,在一线推动“巧媳妇工程”的落地实施,为地方政府、产业集群、本土外来企业、产业工人之间搭建起了服务沟通协作的桥梁。作为协会的当家人,李刚日程表上,深入调研走访更是占据了其时间的大半。与坐在会议室调研相比,他的调研更多的是在乡村田间地头,在厂房的一线,这也成为促使“巧媳妇”不断升级迭代的灵感来源。随着“巧媳妇工程”红红火火的实施,项目很快便引起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注意。2013年,河南省妇联开始与协会协作推动“巧媳妇工程”,产业也不仅限于服装,结合各地的实际,鞋帽、食品、手工、家政服务等行业也采用这一模式。2015年,协会与河南省妇联倡导的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行动密切结合,联合实施了“巧媳妇工程百千万行动计划”,在全省农村留守妇女集中地区、贫困县和贫困乡村大力推进实施“巧媳妇工程”。2021年,在李刚的带领下,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巧媳妇工程”升级版——“百镇千村万条线”工程,引导企业将产能下沉到镇村,将龙头企业建在县区,将缝前缝后放在公司,让缝中走进百姓家,实现家家都有巧媳妇,月月工资送上门,协同作业,致富农民。今年的9月18日,是个让李刚格外兴奋、格外难忘的日子:河南省乡村振兴局与河南省妇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服装产业“百镇千村”行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在该省的100个以上的乡镇、1000个以上的村庄发展乡村服装产业,鼓励各地大力实施构建巧媳妇工程共富工坊。“给政策、给资金,给荣誉、树标杆,通知不仅推动服装产业在河南广大乡村发展壮大,更为河南服装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巧媳妇工程的’升级版,通过巧媳妇工程共富工坊,村庄可以集合培训一两百个巧媳妇,小村子50至80个,平均每村儿一百多个巧媳妇,将为十多万老百姓提供就近就地工作岗位,也能够为河南服装行业新增十多万个产业工人,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行业喜讯啊。”谈及该项政策的推出,李刚的脸上笑意难掩。 两换两培育 让河南服装内外兼修 尽管近年来河南服装企业“遍地开花”,总量高居全国前十,但是其产值和效益却与前几名的省份相去甚远——强省服装业生产总值都超过1万亿元,河南服装生产总值却止步于4000亿元。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热潮中,河南如何重新找回自身位置,乃至带动产业重新“突围”十分关键。身为河南服装行业的带头人,除了进一步引导企业在内销市场提升竞争力,面对一场更为艰巨的河南服装外贸突围战,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中,李刚以此为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在其发给记者的私信中,“两换两培育”的外贸突围观点,已然成型。在其看来,“两换”:一是以资源换贸易。利用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把充裕的劳动人口转化为新时代合格的产业工人,用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换”(吸引)沿海地区大型工贸一体的纺织服装公司,让他们来了就有人用;二是以政策换贸易。只要来河南登记的外贸公司,省市县三级都给予政策支持,企业越是高质量发展,得到的支持就越多,让大家愿意来河南投资扎根发展。“两培育”首先要主动培育河南本土的服装贸易公司,引导优势企业重视内外两个市场,通过引导支持相关企业到国外参展、参秀、参观,主动发挥内生动力,主动导入外贸经营,主动抢占国际市场;其次是通过政策支持,有针对性持久性地培育河南外贸人才,形成有效的人才储备机制。 找准定位 打造“极致单品” 从当前的承接地来看,县域正在成为河南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主场。通过案例分析,在李刚看来,百镇千村发展服装产业,首先要立足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找准产业的定位,围绕裤装、中老年服装、针织童装、羽绒服、职业装、特种防护服装、手套、鞋帽、袜业等类型,以及纽扣、拉链、衬垫、绣花、线业等辅料产业,选准产业发展切入点,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各地着力构建防晒服、横机产品、羽绒服饰、婴幼童装、家居家纺、品牌卫衣等六个极致单品产业基地。今年以来,李刚将很多的精力投向了区域样板的打造,作为首个被选中的区域——驻马店更成为其调研走访的热门区域。“作为平原农区,驻马店制造业占比较低,产业工人数量占比远远不足。这些恰恰都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先进制造业的潜力所在。随着近年来消费水平的持续升级,从各平台数据不难发现,夏季防晒服品类市场容量巨大。通过供需端、生产端数据的比对,我们得出这种导入难度相对较小,吸纳就业数量又多的项目让驻马店成为发展防晒服产业的优选之地。”对于这个防晒衣的“天选之子”,李刚给出了“三路径、四渠道”的五年计划:通过降低面料、设计、生产三条路径降成本,通过与大型批发市场加强联动、借助电商直播、加大出口贸易力度、为品牌企业做好ODM 四个渠道拓市场来实现“全球防晒服,就看驻马店”这一目标。“‘全球防晒服,就看驻马店’抢占中国防晒服市场绝对话语权。”不仅是李刚为当地定下的目标,也更是他给自己定下的又一奋斗坐标。 专访尾声,早有协会工作人员等候一旁,等待李刚前往下一个乡镇进行调研对接。这位每天五点起床,七点接受专访的老人,与一众年轻人击掌鼓励后,精神抖擞迎着晨光,又开启了他新的征程。“每次乡村调研,我总愿意花些时间到农民家中坐坐聊聊天,在此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感慨,也会了解什么是农村,更会理解党中央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和紧迫。作为一个行业工作者,我们该为乡村振兴再干点儿什么?我们的思想是否再解放一点儿,调研再深入一点儿,措施再得力一点儿,步伐再加快一点儿。如此这般,我们才可能把巧媳妇工程的成果再扩大一点儿。多一个就业岗位,就减少一个家庭返贫的可能;多安置一个巧媳妇,就减少一个留守妇女;多吸返回来一个女工,就减少好几个留守儿童;多建成一个巧媳妇共富工坊,就能安排几十个人可持续增收致富……到那时候,你会多么的开心,你会多么的自豪?”耳畔回响着李会长的鼓励,望着雨后破云而出的艳阳,不禁让人感慨:“巧媳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不是梦,而是照进人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2023汉交会|聚集数字化赋能与消费新体验

10月25日,2023武汉(汉口北)商品交易会(简称“汉交会”)、全球数字贸易大会、中国服装大会在武汉汉口北国际贸易城隆重开幕。中国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任鸿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宣布大会开幕。 国家工信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局相关领导和10多家国家级行业协会负责人出席开幕式。来自30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商会协会负责人和东盟国家企业代表出席大会。 ​​​​大会发布《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卓尔智联绿色交易服务“卓零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黄陂区“中国服装商贸名城”称号。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授予湖北华纺链公司“中小企业跨境电商服务全国联盟单位”。 ​大会开幕式上,东盟连锁加盟企业协会与卓尔控股签署湖北-东盟商品采购合作协议,推进湖北和东盟实现名优产品及市场互惠共享。大连港、象山港、舟山港、祥芝港等四大渔港企业,东航空港食品、奈雪的茶、良品铺子、COTSA咖啡等食品茶饮企业分别与湖北企业签订农产品供应链合作协议,助力湖北农产品市场繁荣。红豆、劲霸、坦博尔等知名服装品牌与华纺链公司、汉口北集团签署落户、上链协议,鸭鸭羽绒服智造产业园、致盛集团纺织服装产业园、华电(香港)纺织服装产业园等10个省内纺织服装重点项目签署投资协议,展现湖北纺织服装产业对接全国产业链优化升级的蓬勃发展态势。 ​​大会期间,湖北·东盟农产品博览会、首届国际花卉展、武汉酒店用品博览会、首届武汉国际定制家居展、新势力汽车博览会、武汉文化用品博览会、中国面辅料(武汉)博览会、武汉老字号博览会、湖北进出口商品博览会等10场大型展会同期开展,源头海鲜、东盟农产品、新潮时装、国际花卉、智能家居等数十万种名优新品集中亮相,楚天名厨邀请赛等精彩活动密集上演。 ​​​传统的船码头升级为“链码头”“数贸码头”。汉口北新布码头、汉口北渔人码头、汉口北“辣交所”、梦想家智慧家居定制城在大会期间集中开业,展现链接全球产地市场、以现代供应链带来的全新商业业态和消费体验。汉口北渔人码头开创“从大海到卖场,从源头到餐桌”的新型海鲜消费模式,拥有全国单体展示功能最强的鲜活海市、湖北唯一的野生海捕冰鲜台,上千种采自沿海港口的海鲜品种首次扎堆入汉。​​与此同时,2023湖北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同期开幕,在风尚荆楚馆、国内优质制造馆、面辅料馆、创新设计馆、现货选品馆、国风市集等展馆,全国869家企业争芳竞研,展现最新潮的款式和设计制造理念。中国服装大会供应链对接、主题会议、产业推介、设计论坛等活动陆续开启,搭建起全国纺织服装行业沟通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