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宁波时尚节 | SGFB产教融合-浙江万里学院中德学部展览预告 

为凸显产教融合培育模式的优秀成果,展示万里青年的多样积极实践,浙江万里学院中德品牌学部携手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积极参与2023宁波时尚节活动,与知名企业广博集团和怡人集团展开深度合作,于10月19日至21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向全体市民展现校企合作的杰出成果。

中德品牌学部引进德国大学“产教融合”教学机制,从2018年起,相继与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基地,将产业实际与教学深度融合,将大量课题融入专业课程。

与Hape怡人集团合作

中德品牌学部和怡人集团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双方合作入选教育部与浙江省“双元制”改革试点项目,形成了深度融合的协同工作和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了校企双元融合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共同走出一条产教融合国际化协作育人的探索之路。

中德 & Hape怡人玩具优秀作品

为适应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品牌建设的实际需求,实现深度产教融合,中德学院将企业真实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项目。中德19级学子在此次实践中,针对90、95新一代宝妈这一消费群体,为Hape品牌设计IP形象、周边、宣传海报,并为其天猫旗舰店设计可用于电商618和双11大促的店铺主页、营销海报和产品主图,助力品牌年轻化,进行破圈营销。

其他校企合作成果

另外,同学们也尝试为天一阁博物院打造具有故事化、人格化的IP生态,帮助解决其当下IP形象单一的问题,增强其品牌的丰满性和故事性,助力品牌发展推广。

也有部分19级学子为城家公寓设计新的品牌形象,优化品牌标志,建立专属的城家字体家族,使之更加立体、动态,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传达需求。同时针对品牌形象的换新推出一系列的广告主形象,满足线上线下的传播需求。

这些优秀的校企合作成果得益于中德品牌学部长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设计、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相关人才,积极推动跨学科品牌建设实践。与此同时,中德品牌学部通过与德方院校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名企实习项目,培养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跨学科品牌建设实践课程

Käthe Kruse品牌设计项目

Käthe Kruse是德国高品质的玩偶经典品牌,创立于1905年,享誉欧美市场。2013年,中德品牌学部的德国合作企业——全球著名玩具制造企业HAPE怡人玩具将其收购。受HAPE委托,中德学子需为Käthe Kruse进入中国市场制定相关品牌策略,策划可行的营销活动,并完成相关的品牌设计。

品牌学部的同学们创意出色,而且可行性强,很好地把握了Käthe Kruse的品牌精神和品牌调性,为Käthe Kruse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可切实落地的思路。

名企实习

与行业紧密合作,是中德品牌学部合作大学德国品牌应用科学大学的最大教学特色。该校与包括朗涛品牌设计、奥美广告、阳狮广告、Mutabor等在内的优秀创意与传媒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实践教学关系,为中德学子们提供了大量名企实习机会。在德国留学的中德学子在玛莎拉蒂Maserati、德国汉堡著名新兴国际无酒精仿制烈酒品牌Undone、长城汽车(GWM)欧拉Ora、德国STURMundDRANG公司 (SuD) 等名企的实习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学,其表现获得了企业导师的充分肯定。

中德品牌学部将继续积极拓展办学功能,不断提升内涵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不断创新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型输送多元的跨文化专业人才。

    分享到:

MEDIA/视频

SPONSOR/赞助商

spot_img

TRENDING/热门

三年5000亿营收,湖北将实施六大行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传统支柱产业,是民生基础产业、时尚消费产业、国际比较优势产业,也是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10个营收要过5000亿元的产业之一。 10月17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进‘链长+链主+链创’机制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介绍湖北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链相关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651家,实现营业收入3358.6亿元,位居全国第5位,比2021年前进1位,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为6.7%,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纱、布的产量分别为342.5万吨、51.36亿米,均居全国第3位。以“三链”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高地,是推动湖北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任务清单2023年以来,湖北深入实施“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现代纺织服装列为9条新兴特色产业链之一,加快推动转型升级。通过“三链”融合,创新机制,由分管副省长担任产业链链长,领衔推进;爱帝集团、华纺供应链公司等作为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中纺联、武汉纺织大学等单位作为链创机构,科研支撑。同时,湖北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出台《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在发展目标上,《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规上纺织服装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其中,棉纺织业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服装服饰业营业收入达1500亿元,产业用纺织品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方案》已明确未来三年,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工作举措。一是招商引资汇智行动。制定招商地图,实施精准招商。重点支持荆州、黄冈等对口江浙的印染和化纤,襄阳等对口江苏的家纺,十堰、仙桃、天门、荆门、孝感等对口广东的服装,阳新、云梦等对口福建的皮草、制鞋,开展精准招商。二是空间布局优化行动。打造江汉平原“一大产业集群”,武汉“一个龙头”,孝感、襄阳“两个千亿市”,荆州、黄冈“两大印染基地化纤基地”,聚力发展15个以上“块状经济”的“11223N”地区产业布局,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协同发力。三是供给链体系重塑行动。以华纺供应链公司为重点,建设供应链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实现互惠共享。以黄陂区为主阵地建设中国服装商贸名城,在荆州建设化纤及针织面料交易市场,在潜江建设纺织服装面辅料物流市场,将仙桃建成国内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国际交易市场。四是汉派服装重振行动。将武汉建设成服装创意设计策源地、营销展示平台和品牌服装企业总部聚集地。在武汉周边市县布局发展时尚女装、商务男装、婴童装、户外服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城名镇,打造优势产能集聚区,支撑汉派服装提质扩容。定期举办中国服装大会、汉正街时装节、武汉时装周等时尚活动;定期举办汉派服装品牌发布推广会,树立一批汉派服装品牌标杆。五是技改焕新行动。用三年时间实施1000项纺织服装重大技改项目,遴选100项省级示范项目,带动湖北省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六是技术创新驱动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建设一批公共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当前,供应链对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作用愈加凸显。树立供应链思维,大力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是发展壮大湖北纺织服装产业的思想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湖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构建“互生、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湖北以华纺供应链公司为重点,建设供应链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实现互惠共享。华纺链致力于以湖北为核心,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开展纺织服装产业相关业务,承担着打造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链主”企业的重要责任,为湖北纺织服装供应链提供补链、强链、延链支持,促进全省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湖北华纺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志平介绍,目前华纺链重点围绕智能交易、数字工厂、智慧供应链三个方面开展服务。智能交易方面,不断加深对湖北各地市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现状及难点的感知,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结合当地产业特质针对性开展相关业务。数字工厂方面,持续发力做好传统工厂智能化数字系统的升级改造,探索数字化场景的创新运用,提升企业数据平台化实时管理水平。智慧供应链方面,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融资解决方案,并基于不同企业的业务场景,推出供应链产品,助力企业提升融资效率,实现业务有效运转;与中纺联检、国家纺织面料馆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建设成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武汉)与国家纺织面料馆武汉分馆,致力于成为华中地区最高标准的纺织服装检测基地,厚植延链补链力度。与此同时,以推动湖北品牌发展为信念,打造有影响力的湖北品牌驰名形象为目标,华纺链还推动设计师合作业务落地,提升“汉派服装”设计创意能力等。值得一提的是,湖北将“科技、时尚、绿色”确定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对此,《方案》提出,要实施技术创新行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围绕高性能纤维、功能性纤维等新材料加强研发攻关与产业化应用,推动延链强链,打造未来纺织产业创新的策源地,建设未来纺织产业的先行区。 来源:长江商报、 纺道1707

力克推出时尚、家具和汽车市场的创新与转型观察中心(Observatory)

该观察中心将聚焦时尚、家具和汽车市场的创新与变革,为这三大行业的企业提供前沿资讯,助力其适应新机遇。

CWTE2023中国威海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圆满收官!

9月7日,历时三天CWTE2023中国威海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秋季联展在威海国际展览中心圆满闭幕!大会以“跨境服装·e揽全球”为主题,超800余家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参展、上千个品牌、超8万件行业爆品新品群芳竞放,30余场活动轮番上演,展会接待了专业参观团20余家,专业观众约2万人次,现场成交额逾6亿元,意向成交约15亿元。 跨境服装 e揽全球 · 选择威海 共赢未来 2023中国威海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订单信息供求平台,将线下洽谈、工贸对接、信息交流等融为一体。本届博览会展出面积26000平米,三大展馆、六大主题展区。现场吸引了迪尚集团、联桥集团、汇泉集团、青岛即发集团、山东如意、伊尔依服装、毛纺织集团、威海凯华进出口、山东碧海服饰、青岛乐好集团、浙江星华、威海东野、威海汇源、烟台大合兴、齐鲁宏业、山东天鹰、青岛鑫昊洋、常熟东鹰针纺、福州万利纱、海宁吉纺、绍兴洛熙、广东金荣华、绍兴爱科、苏州六禾源、苏州国舜、苏州汇丰新、绍兴印尚、常州沃丰、常州三苗、常州中基亚麻、常州申海、常州中恒、张家港新诚誉、桐乡东企、桐乡华通、东莞蓝辉、东莞喜纺、东莞金泰、东莞鸿企、东莞彩汇、苏州帛星、浙江绿树毛纺织、绍兴恋蓝、绍兴永有、绍兴岳豪、绍兴佑哲、绍兴鼎月、诸暨恒柯、诸暨飞行、南通群泰、南通诺贝尔、南通杰锦、南通赫尔、绍兴凌霖、绍兴依愿、高密富坤、浙江飞达、深圳衣尚、江阴乐凯、江阴双天、嘉善钜成、嘉善创新、嘉善忠欣、常熟新铭洋、常熟博亿、常熟亿润、上海梓元、泉州恒丰、张家港三得利、青岛腾翔源、青岛赛鑫花边、青岛创科、青岛瑞晟、青岛皓英姿、青岛三星、青岛鑫凯顺、天华艺、海恩斯坦、浙江凌迪数字科技、环思智慧、台州明科实业、健力集团、厦门启兴、鑫海工装、裕泉工装、姜燕工装以及即墨女企商会展团、绍兴华祥展团、绍兴天仑展团、上海追越展团、枣庄产业集群、泰安产业集群、聊城服装产业带、山东汶上、梧桐台、威海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青岛时装设计师协会、安徽生产制衣协会等600余家国内外品牌及生产厂家齐聚,借助展会平台,挖掘潜在客户,现场成交可人,点燃了威海纺织展现场采购新热潮。 展会图片带大家回顾一下展会火爆的成交的现场。 链动新时尚·共创新未来·汇五洲美酒·交四海朋友 2023烟威纺织服装圈线下见面会暨颁奖盛典(千人晚宴)于9月5日在威海贵禾四季酒店成功召开,来自威海、烟台以及省内产业集群、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福建、河北等全国三十余个地区近800名纺织服装展行业领军人物、外贸企业、服装品牌、时尚机构、产业协会、供应链企业等代表参会,共同探讨交流纺织服装产业与未来合作,威海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典范效应也将会依托大会的网络传播宣传,引发世界对威海的高度关注。 获高速成长品牌奖项企业:威海迪尚集团 威海联桥集团、威海汇泉集团 威海三阳集团、威海毛纺织集团 威海伊尔依、威海凯华进出口 威海倍佳贸易、山东如意集团、山东碧海服装。 第四期山东省纺织服装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培训会 为继续帮助我省纺织服装企业把握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国际贸易纠纷和摩擦,进一步强化企业对国际贸易救济规则与规避、合规等贸易摩擦领域新动向的应对能力,9月5日,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培训活动在威海国际展览中心A馆论坛区成功举办,现场邀请了150多家从事服装进出口业务相关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到会学习交流. 海恩斯坦2023威海交流会 9月6日,海恩斯坦2023年度交流会在威海国际展览中心精彩开启!作为OEKO-TEX®创始人及官方发证机构,海恩斯坦在此次威海交流会中,结合欧盟法规和德国供应链法案、PFAS解决方案、OEKO-TEX®认证及2023新规变化等主题为上百家参会企业分享和解读了纺织行业最新国际趋势和欧美市场法规要求。 CWTE2023中国威海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 颁奖仪式 打赏

3年累计售出超4000万件国产羽绒服 京东服饰11.11携手国货品牌带来优质中国羽绒

京东数据显示,过去3年间,京东已累计售出超过4000万件国产羽绒服,为千万家庭送去舒适与温暖。

安徽望江:搭上电商“快车” “童装之都”圆致富梦

近日,经申报推荐、专家评审、现场认定、网上公示等程序,安徽省商务厅确定并公布了2023年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名单,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的童装电商产业园成功入选。 望江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望江县一直是全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有“白云之乡”的美誉。因其优秀的自然资源禀赋,以棉花为原材料的童装也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角”。近年来,望江县致力于打造县域特色童装产业集群,开展“引凤还巢”工作,吸引在外从事纺织服装产业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营造了浓厚的童装产业氛围,为电商产业园的迅速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望江县童装电商产业园作为高标准综合性的电商创业园,也是一家综合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总占地面积134.5亩,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园区内水、电、通讯、光纤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形成集“生产、加工、物流、贸易、电子商务”的一条龙产业链。 杨文帅 摄 产业园立足青年、大学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互联网+”发展模式,其主要定位是承接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望江童装业界创业成功人士回归创业,吸纳小微型企业入驻“孵化”,为小、微型企业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城乡居民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毕业大学生入园创业,大力发展小、微型企业,包括吸纳劳动力务工就业。近年来,童装城入驻的企业连年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作岗位不断增加,带动就业成效不断增强。 截至2023年9月初,产业园入驻各类企业400余户,注册公司达700余家;相关配套产业180多家;园区内企业最大规模为10个单元200余人,开工企业用工总人数3000余人;带动望江县小型加工厂约300多家;总劳动就业人数达5000余人;每日网络快递发货量达到20多万单。 陈立松 摄 产业园通过整合线下丰富的实体资源和物流配套资源,为电子商务企业、个人提供商务办公、产品展示、推广营销、仓储物流、人才培训、技术交流、创业融资、生活配套等“一站式”服务体系,为电商企业和创客提供集成性服务,形成了望江县“综合性电子商务产业区”, 带动群众就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实现电商经济快速发展,打造了一个电商融合发展的全新电商运营模式。 下一步,望江县将持续开展“引凤还巢”工作,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同时为返乡人员提供就业、创业平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来源:望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