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关键流行趋势,实战培训赋能秋冬女装面料创新升级

新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正在驱动潮流元素急剧转变。围绕流行趋势开展纺织产品的剪裁设计、花型企划、功能开发等工作,有利于产品贴合消费端的实际需求与审美。为此,纺织企业不仅需要精确把握市场动态与潮流走向,还要有将趋势概念转化为设计语言的产品开发能力。

10月24日,来自浙江帝马进出口有限公司、绍兴尚强纺织品有限公司、绍兴书拉密纺织品有限公司等纺织企业的近50位代表齐聚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国际面料采购中心,共同参与了2023柯桥天天时尚——2024/25秋冬女装面料产品创新开发实战班。在本次活动中,WGSN趋势总监门淑萍基于2025年度消费趋势矩阵,预测了三大面料的主题趋势,并通过分组实操,向企业代表们传授了将趋势内容转化为产品设计的方法步骤,使趋势预测落地为实际产品中的时尚元素,为企业展开面料企划提供了富有前瞻性、操作性、实用性的专业方案。

观察时势,分析潮流成因

“可可·香奈儿说过:‘潮流易逝,风格永存’,什么是流行趋势?如何捕捉流行趋势?这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关键。”门淑萍指出多重危机时代、去中心化数字文化、赋能自然、大迁徙、太空时代2.0、AI创造力等六个因素将驱动近三年全球宏观经济发展,并在十二个细分领域内主导行业的创新变革,这些变革带来商业、文化、设计在众多维度上的不同影响。

绍兴佳诚纺织有限公司主营用于羽绒服、风衣、夹克的户外功能性面料。总经理杨燕表示区别于贴身衣物,外层服饰的视觉效果会带来更为直接的市场反馈。本次活动有利于企业提升对潮流元素的认识,把握好24/25的流行趋势,提高企业新品的时尚度,更好地把产品推向市场。

聚焦设计,解读关键趋势

“亚文化、之前被忽视的声音、激发灵感的张扬设计,以及以尊重为前提的原生态文化混搭,将受到消费者的关注。”门淑萍聚焦“无尽幻想”、“多元聚变”、“无人星球”三大面料主题趋势,对火焰色搭配深色底色、性能亮色、活力中性色等关键色彩与搭配,秋日田园、田园邋遢摇滚、守护睡眠、未来光辉等风格的关键材质与工艺,风格化自然、宇宙物质等关键印花图案进行了详细讲解。

“我们是主要生产醋酸、人丝、人棉、天丝的梭织女装面料织造厂,主打印花与提花风格的经典时尚款时装面料。”绍兴柯桥朗阁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小燕表示她是第一次参与这种类型的培训活动。她认为,专家以别出心裁的形式系统性地梳理了面料前沿趋势,便于企业理解和寻找符合自身产品风格的设计方向,为企业产品开发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实训互动,启迪应用思维

门淑萍以提问的方式,鼓励企业代表们分享自己对于时尚的理解、偏好的主题风格,并向积极互动的企业代表发放了小礼品。在workshop分组实战练习中,企业代表们分别选择了感兴趣的趋势主题,找到合适的对应风格图片与潮流关键词,并不断调整优化,提升了趋势与风格的匹配度。在小组展示中,企业代表介绍了各自在自然环保、数字化、未来科技、年轻极简等不同方面感兴趣的设计理念,并对应到具体样衣图片,展示了对潮流风格的直观认知。

“我们主营用于职业装、工装的色纺、染色的T/R面料。”绍兴广辰纺织品有限公司合伙人陶宏亮表示,实训环节有效调动了企业代表们的参与积极性,看板比较清晰、互动性较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落地地传播趋势内容。

本次活动不仅对流行趋势与趋势成因做出了专业解析,还全面梳理了运用趋势、开发产品的思路方法,为企业代表们提供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全流程指导。活动讲求实效,传播了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产品开发理论,引导企业建立长效的产品创新开发机制,进一步提升产品基于时尚度、设计感的附加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分享到:

MEDIA/视频

SPONSOR/赞助商

spot_img

TRENDING/热门

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注入时尚力量!2023世界服装大会开幕大会展现国际影响力

推动全球服装产业共同繁荣,是时代给予我们的重任。

2023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盛泽举行

2023年10月17日晚上,2023第六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绸都盛泽风尚秀在盛泽东纺城四楼时尚发布厅举行。颁奖典礼上,金顶奖设计师张义超联合获奖企业及多家盛泽优秀面料企业,共同带来“绸都盛泽风尚秀”。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徐迎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梁鹏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阎岩,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吴江区委常委、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沈春荣,吴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盛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惠林,吴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张建华,吴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盛泽镇人大主席吴伟红,盛泽镇领导、镇关工委主任钟永林等参加活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徐迎新在致辞中表示“双碳”战略目标提出三年来,中国纺织行业积极响应并快速行动,从产业集群端、企业端和产品端,积极探索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模式路径,推动绿色变革和绿色发展。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携手盛泽,致力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环保领域的标杆赛事,大赛扎根盛泽,链接全产业,为激发产业变革新动力、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撬动生态纺织的多元价值增量注入了新动能。 盛泽自古是我国的锦绣之乡、绫罗之地。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盛泽纺织产业的主旋律。从碳中和愿景发布到《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白皮书》发布,再到《盛泽纺织产品碳排放基线调研》项目启动,盛泽率先探索“双碳”路径的远见卓识,充分彰显了盛泽致力成为世界领先零碳产业集群的信心和决心。 区委常委、盛泽镇党委书记沈春荣表示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球重要的丝绸纺织产业基地,盛泽始终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产业向“科技、时尚、绿色”转型升级。此次盛泽与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第六次牵手,围绕生态环保材料、生态环保技术、生态环保认证等多个维度,从2000多款参赛面料中评选出纺织行业最前沿的绿色创新成果,让绿色材料、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绿色消费更加深入人心,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 大赛颁发了“ECO材料产品开发大奖”一、二、三等奖,“ECO技术创新大奖” 一、二、三等奖。 来自盛泽的企业吴江德伊时装面料有限公司、吴江锦通纺织有限公司分别荣获“ECO技术创新大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据悉,今年大赛共收到了403家企业的2654款产品参评,最终来自131家企业的210款优秀面料获奖,其中12款产品荣获单项大奖。 近年来,在盛泽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推动、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理委员会的有力支持、行业机构的积极引导和优秀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优质资源与盛泽产业资源充分融合,焕发了新活力,结出了累累硕果。大赛授予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理委员会“中国纺织面料研发创新推动奖”。 在“绸都盛泽风尚秀”压轴环节,大赛携手金顶奖设计师张义超,精彩呈现了获奖企业的优质面料产品“从布到衣”的华丽蜕变,演绎绿色低碳引领的时尚新风潮。 该场秀演以“镜·界”为主题,以多维镜像的视觉效果演绎千变万化的世界,以42套原创设计服装,展现了生态环保面料丰富的服用性和可塑性。设计师以“自然万物”为设计灵感,倡导人们更加关注产品的环保、健康与可持续性,共同创造绿色舒适的美好生活环境。 秀演后金顶奖设计师张义超接受采访时表示本场秀演以“镜·界”为主题,所有面料都来自于这12家获奖企业,根据这些获奖面料对生态,高科技材料的探索与诉求,材料的属性来构思设计,以时尚的态度保持我的初心来运用这些材料,整场秀演从四个不同角度来反映大自然生活以及高速发展的城市怎么样来更好的保护环境。 明年3月,中国国际时装周将在北京举行。届时,“绸都盛泽风尚秀”将登陆中国国际时装周,再现“时尚之都”盛泽的魅力。 获奖品牌企业接受媒体采访

2023宁波时尚节 | 启幕在即,官方日程首发

2023宁波时尚节将于2023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时尚节以“潮涌东方、风尚宁波” [...]

三年5000亿营收,湖北将实施六大行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传统支柱产业,是民生基础产业、时尚消费产业、国际比较优势产业,也是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10个营收要过5000亿元的产业之一。 10月17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进‘链长+链主+链创’机制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介绍湖北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链相关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651家,实现营业收入3358.6亿元,位居全国第5位,比2021年前进1位,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为6.7%,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纱、布的产量分别为342.5万吨、51.36亿米,均居全国第3位。以“三链”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高地,是推动湖北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任务清单2023年以来,湖北深入实施“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现代纺织服装列为9条新兴特色产业链之一,加快推动转型升级。通过“三链”融合,创新机制,由分管副省长担任产业链链长,领衔推进;爱帝集团、华纺供应链公司等作为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中纺联、武汉纺织大学等单位作为链创机构,科研支撑。同时,湖北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出台《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在发展目标上,《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规上纺织服装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其中,棉纺织业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服装服饰业营业收入达1500亿元,产业用纺织品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方案》已明确未来三年,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工作举措。一是招商引资汇智行动。制定招商地图,实施精准招商。重点支持荆州、黄冈等对口江浙的印染和化纤,襄阳等对口江苏的家纺,十堰、仙桃、天门、荆门、孝感等对口广东的服装,阳新、云梦等对口福建的皮草、制鞋,开展精准招商。二是空间布局优化行动。打造江汉平原“一大产业集群”,武汉“一个龙头”,孝感、襄阳“两个千亿市”,荆州、黄冈“两大印染基地化纤基地”,聚力发展15个以上“块状经济”的“11223N”地区产业布局,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协同发力。三是供给链体系重塑行动。以华纺供应链公司为重点,建设供应链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实现互惠共享。以黄陂区为主阵地建设中国服装商贸名城,在荆州建设化纤及针织面料交易市场,在潜江建设纺织服装面辅料物流市场,将仙桃建成国内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国际交易市场。四是汉派服装重振行动。将武汉建设成服装创意设计策源地、营销展示平台和品牌服装企业总部聚集地。在武汉周边市县布局发展时尚女装、商务男装、婴童装、户外服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城名镇,打造优势产能集聚区,支撑汉派服装提质扩容。定期举办中国服装大会、汉正街时装节、武汉时装周等时尚活动;定期举办汉派服装品牌发布推广会,树立一批汉派服装品牌标杆。五是技改焕新行动。用三年时间实施1000项纺织服装重大技改项目,遴选100项省级示范项目,带动湖北省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六是技术创新驱动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建设一批公共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当前,供应链对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作用愈加凸显。树立供应链思维,大力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是发展壮大湖北纺织服装产业的思想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湖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构建“互生、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湖北以华纺供应链公司为重点,建设供应链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实现互惠共享。华纺链致力于以湖北为核心,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开展纺织服装产业相关业务,承担着打造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链主”企业的重要责任,为湖北纺织服装供应链提供补链、强链、延链支持,促进全省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湖北华纺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志平介绍,目前华纺链重点围绕智能交易、数字工厂、智慧供应链三个方面开展服务。智能交易方面,不断加深对湖北各地市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现状及难点的感知,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结合当地产业特质针对性开展相关业务。数字工厂方面,持续发力做好传统工厂智能化数字系统的升级改造,探索数字化场景的创新运用,提升企业数据平台化实时管理水平。智慧供应链方面,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融资解决方案,并基于不同企业的业务场景,推出供应链产品,助力企业提升融资效率,实现业务有效运转;与中纺联检、国家纺织面料馆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建设成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武汉)与国家纺织面料馆武汉分馆,致力于成为华中地区最高标准的纺织服装检测基地,厚植延链补链力度。与此同时,以推动湖北品牌发展为信念,打造有影响力的湖北品牌驰名形象为目标,华纺链还推动设计师合作业务落地,提升“汉派服装”设计创意能力等。值得一提的是,湖北将“科技、时尚、绿色”确定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对此,《方案》提出,要实施技术创新行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围绕高性能纤维、功能性纤维等新材料加强研发攻关与产业化应用,推动延链强链,打造未来纺织产业创新的策源地,建设未来纺织产业的先行区。 来源:长江商报、 纺道1707

第七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暨2023年度北京时装周颁奖盛典即将在北京召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