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 洞见新未来| 2023世界服装大会科技论坛展望数实融合

随着数字科技快速迭代,数据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纺织服装产业正在通过开展技术、消费、供给、平台等多维度的数字化创新,打破产业价值增长的既有模式与边界。

11月17日,一场聚焦数字技术与纺织服装产业深度融合的分享交流在东莞虎门展开。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2023世界服装大会科技论坛,以“无界·洞见新未来”为主题,从国家战略、全球市场、企业实践等不同维度,深度剖析了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机遇,共同探讨了数智赋能全产业链升级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技术与新路径。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党委书记阎岩,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谢青,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李瑞萍,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四级调研员方乐羽,虎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庆球,虎门镇党委委员梁晓晖,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刘岳屏,虎门镇服装服饰产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王宝敏等领导出席。论坛由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陈宝建主持。

数字服务平台推动产业融合创新

东莞虎门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有着悠久的产业历史与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近年来虎门加快了以数字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涌现出一批纺织服装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

为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从企业到产业到集群的深度演进,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与虎门镇人民政府围绕共同建立“虎门服装产业数字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达成了战略合作,并在论坛上举行了签约仪式,阎岩与吴庆球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数字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作为聚合数据、融合技术、赋能应用的企业数字服务中枢,将为虎门当地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数字技术、数字产品、数字化解决方案、知识共享、合作交流和培训学习的便利渠道,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力、技术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服装产业跨界融合创新,促进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虎门建成服装产业数字经济先行区。

共建实验室促进数字成果转化

纺织行业数字化创意与协同设计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批准设立的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具备资源整合、协同交互指导和虚拟体验功能的行业产品创意设计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

为落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建设有关要求,促进数字技术与产业更紧密地融合,中国纺织信息中心遴选了一批具备数字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的优秀数字技术企业和具备数字化转型基础与创新活力的纺织服装企业,共同组建了“时尚产业数字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

在本次论坛上,首批时尚产业数字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来自江苏联发、山东联润、鲁丰织染、绍兴振永、江苏恒田、青甲智能、不工软件、浙江金晟等八家企业代表出席启动仪式,孙瑞哲、阎岩、李斌红为企业进行了授牌。

未来,联合实验室将针对纺织服装企业实际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应用研究,完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合作研发体系,发挥共建各方行业资源与技术优势,构建数字技术成果转化路径,推动数字技术在行业的创新实践。

科技创新驱动品牌价值增长

徐卫林在会上作《面向纺织服装品牌建设的科技力量》主旨报告。他指出,纺织产业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其中,四大核心发展方向是智能纤维与制品、高值高值功能纤维、高性材料与复合材料以及生物医用纤维与智能纺织。他强调,纺织材料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对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品牌影响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结合大量案例分析,徐卫林提出了服装品牌科技创新的共性,即绿色环保、功能智能、时尚美观与医疗健康。他表示,纤维创新与性能提升是促进品牌建设的基础;科技创新与功能融合是促进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标准创新及牵引是促进品牌建设的关键力量。

前沿方案引领数字时尚新发展

在《欧洲数字时尚消费趋势》的分享中,意大利数字商业联合会首席执行官Giulio Finzi结合详实数据与丰富案例,介绍了欧洲电子商务情况,指出品牌利用传统电商平台、新兴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平台、大型社交平台、时尚博主等不同渠道,实现了有效的在线销售。对于未来时尚消费的趋势变化,他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时尚在线销售额将以每年11%的速度持续增长,其中欧洲的电商模式将更加多元,消费者购物过程更为清晰,品牌要尤其重视跨境电商的全渠道拓展。

“色彩在时尚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经常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Coloro总部首席策略官Detlev Pross在《全球纺织服装色彩供应链管理》的演讲中解读了在全球纺织服装行业变革环境下色彩开发、色彩应用和色彩工作流程的新要求。他表示,希望行业能够在色彩方面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加强色彩人才培养。一是要以统一的标准传达不同材料的颜色,二是要实施数字生态系统,比如区块链当中每一个颜色都有自己的ID,以此展开色彩的推广应用。

淘天集团犀牛智造CTO杨晓刚以《犀牛智造服装行业数字化解决之道》为题,结合企业实践进行了分享。作为全球服装行业第一家灯塔工厂,犀牛智造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化柔性制造基础设施。他表示,新趋势下时尚产业将向品牌升级与生产要素升级、产业链解耦、极致的敏捷响应三个方向发展。面对协同、非标、效率、供需平衡、精准预测五大共性痛点,时尚产业需要打造供给侧新空间,以数据驱动需求挖掘和响应,依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产业进入智能化时代。

数实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创新对话环节,Ai4C应用研究院院长管震以“洞见新未来”为主题,围绕产业数字化趋势、智能技术应用、产业链协同等话题,与来自材料、染整、面料和数字科技领域的企业嘉宾展开了多维探讨。

“鲁丰织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按需定制,并保持高度的产品质量稳定性。”鲁丰织染有限公司研发设计部经理齐元章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设计开发和生产的效率,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设计能力与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高科技赋能产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亮点频现。

恒田企业高级副总裁姜延慧分享了企业近年来在拥抱新技术方面的创新实践。比如从单一布样的展示转变为通过二维码将产品更好地呈现在客户面前,以及搭建企业数据中台,串联起生产端、采购端等各个环节,由此不断积淀形成企业的数字资产,赋能业务发展及企业高效管理,最终实现企业运营的互联互通,通过优化效率提升了竞争力。

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培介绍,联润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开展了包括数字化分析、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多维度的合作,从价值链创新角度对数字化转型进行加持,赋能企业产品研发,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他认为未来终将进入产业链上下游数字链打通的“数字化协同”时代。

“青甲致力于发展虚拟现实商业前沿科技,打造出贯通设计端与工厂端的一站化综合智能平台,向市场引入无穷尽的织物开发创意。”上海青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洪楷介绍道,由青甲自主研发的虚拟织布机系统,使用人工智能运算发起无限织法结构设计,高效准确展现新面料的视觉效果,同时可配合技术工艺验证实现快速量产。

赛趋科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资深客户顾问林素贞介绍了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九年来帮助服装客户加速数字化战略转型的具体案例。赛趋科通过提供PLM、Planning、Pricing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其优化产品规划、定价、设计、开发、采购和生产流程,以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了运营效能。

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关键技术不断融入产业,企业内部、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卡点痛点都有了突破的可能。本次论坛不仅探寻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更在材料创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数字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挖掘,为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分享到:

MEDIA/视频

SPONSOR/赞助商

spot_img

TRENDING/热门

「绒」入新境,太平鸟再启品牌新程

上海2023年10月22日 /美通社/ -- 10月20日,中国时装品牌PEACEBIRD 太平鸟2023"绒 [...]

上海时装周|Jacques Wei 2024春夏系列

Content retrieved from: https://art.cfw.cn/news/359621-1.html.

抖音商城双11预售:品牌爆款榜,优价好物提前享!

10月15日至10月19日,预售抢跑爆款来袭,其中食品健康、美奢生活、服饰女装等行业特别推出预售好物榜,涵盖零 [...]

产业骄傲:从文具到文创,宁波企业将时尚融入创新

作为与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关联度最高的产品之一,文具已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而越来越多元化的文创产品不仅收获年轻人的青睐,更为传统的文具行业注入时尚的血液。 从一支笔、一张纸起步,发展成为“中国文具之都”、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文具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近几年,宁波文具文创行业在时尚基因加持下迸发出更加灿烂的火花。 自主创新,“文创顶流”宁波造 三丽鸥的笔袋、计划本、文具套装;“盗墓笔记”的笔记本、刮刮贴、胶带纸……在广博文具的展厅里,一进门就能见到时下文创界的“顶流产品”,不仅在颜值上征服消费者,也在市场上为广博拿下可观份额。 在做了几十年的传统文具之后,近几年,广博开始倾注心力在文创产业上发力,并对圈层文化市场进行深度解剖。 “这些年,无论在文创圈还是在时装圈,逐渐兴起一些小众的圈层时尚,如手账圈、二次元圈等。但这些小众时尚,往往能够影响周边的大众圈层。”广博文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晓帆告诉记者,文化时尚的消费潜力巨大,特别是为人们带来精神价值需求的圈层文化衍生品,只要有企业能创造出更具有精神价值的产品,其所带来的市场容量将非常可观。“而对细分市场需求的提炼,也成为广博文创板块的基础,从而衍生出这一极富生命力的业务板块。” 广博联名三丽鸥的文创系列成为“顶流产品”。记者 黎莉/摄 如今,广博文创已凭借多品牌策略形成的矩阵,通过IP赋能,向市场输送出针对不同圈层受众的高品质产品。以子品牌“Kinbor”为例,专门针对18岁至25岁女性手账爱好者的它,以时尚、悦己文具的概念打入市场,在上市几年里收获大批粉丝,并参与中国手账和文具纸胶带行业标准起草工作。如今,广博的自有品牌通过自主IP的打造,不仅成为手账圈的领军品牌,更是破圈到了更大范围的受众群体中。 “中国文具之都”锚定创新之路 宁波文具产业土壤丰沃。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得力、广博、贝发、创源、康大等全国知名文具制造企业,以及宁波三A、宁波兴伟、康大美术等全国文具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纷纷站上行业高位,使宁波文具产业成为宁波最先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传统优势产业,办公用品、笔、本册、电动文具等产量长期稳居全国首位。其中,得力集团是全国最大行业龙头企业,贝发集团是亚洲最大的制笔企业。宁波已是名副其实的产业发展高地,为我国成为全球文教办公用品产业大国作出重大贡献。 得力集团的智能流水线。 如今,宁波文具产业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出口交货值约占四分之一。800多家制造企业、300多家文具外贸企业,共同组成这一传统又富有活力的产业集群。2021年,宁波文具产业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先进产业集群”,使宁波“中国文具之都”国家级金名片闪闪发光。 从文具到文创,仅一个字的区别,却见证了宁波文具产业一个时代的变革。 “文创一定是未来文具发展的主流方向,但它并不仅仅指制造一个爆款这么简单,而是要有长期的持续性的创新设计作为支持,而通过宁波文具企业,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创新与创造。这些年,它们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不断向外拓展产品空间,或积极研发自主IP,或与国内外大IP合作,以精致的联名款为市场带来惊喜。”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理事长易晓俐说。 创新与时尚,给文具产业以新动能,也给文具企业以新版图。记者 黎莉/摄 据宁波文具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末,宁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 “作为成熟产业,文具行业未来将会更加倚重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因为在个性化消费的大背景下,只有更具特色的产品,才能收获市场的青睐。而在这方面,宁波显然底气十足。”易晓俐说,宁波具有极好制造业禀赋,家电产业、纺织产业都非常优秀,文具产业可以尝试横向联通本土这些优势产业力量,发挥异业合作互补的优势,寻找宁波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 资料来源:甬派

WRAP认证惠及制造商和买家 启迈QIMA提供专业审核服务

目前,启迈QIMA在中国和墨西哥提供WRAP审核,以帮助企业满足WRAP的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