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ODE展,感受活力再现的上海时装周

3月23日-27日,2023秋冬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以下简称MODE展)再度亮相IM Shanghai长宁国际。与上一季相比,本季MODE展的观众数量增长了59.04%,买手数量增加了49.8%。

MODE展由上海时装周组委会主办,以服务于买手制订货模式为特色,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品牌,藉由艺术化展呈和专业化运营,为渠道买家提供丰富且独具创意的优质新品。值得一提的是,新一季 MODE展进一步开拓“线上逛展”场景,展会期间上海时装周官方抖音主播与广大时尚爱好者“双向奔赴”,带来专属探展之旅。

据悉,本季参展品牌中本土品牌占比近七成,其中不乏从MODE一路成长并获得广泛关注的品牌。比如由设计师王晨光于2016年创立的同名品牌 CHENGGUANG WANG,品牌创办至今,一直在 MODE 参展,王晨光表示:“参加MODE展,帮助自己结识到很多时尚编辑、造型师、模特以及设计师同行等朋友,积累了广泛的行业资源。”CHENGGUANG WANG 的设计以“藏在细节中的中式浪漫”见长,比如“天圆地方”构图的扣子、缝制在衬里记录创作灵感的标签等。如今品牌已入驻多家买手店,并在抖音拥有11万+粉丝。

以羽绒品类为主的设计师品牌 CHRISTOPHER RAXXY(沈威廉)从去年开始,一直在MODE展参,凭借“剪纸雕塑”、“辫子式编织”、“竹简纹、长城纹”等创意工艺手法,获得了买手、媒体的重点关注,并于今年2月以展览的形式首登2023秋冬米兰时装周。品牌创始人沈威廉表示希望创造“新一代年轻人感兴趣的文化属性的表达”,让大众对中国美学有更鲜活的认知。

以户外品类为主的买手店 Element生活元素创始人朱懿德(Benny)表示:“上海时装周的活力开始复苏了!参加本季上海时装周的品牌、买手明显都比上一季增多,有些 SHOWROOM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牌。在这次 MODE展会上我关注较多的是 XIN TOKYO SHOWROOM 里一些来自日本品牌,比如中性时装品牌 SHINYAKOZUKA、BODYSONG、Saby 等。随着疫情基本告一段落,无论是对品牌还是零售渠道,今年大家还是充满信心的,同时未来几年的国内市场,应该还会有很多机会。”

生活方式类零售空间 hAo mArket 主理人 biobio 讲道:“疫情后明显感觉到市场的回暖,相信大家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毕竟在现在成熟的市场下,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已然是消费者的刚需。”

此外,聚焦时尚领域前沿话题的 M SPACE共创聚谈,以及“有料”百货也于展会期间举办。新一季 M SPACE 聚焦时尚领域“循环经济”和“商业创新”两大议题,力邀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品牌代表等相关领域行业引领者,输出前沿智识。

如何“由道生术”跑通可持续时尚商业循环?上海时装周“有料”项目一直在围绕这一议题进行实践。本季上海时装周继续携手canU可持续时尚平台,全新推出“有料”百货概念商店,让可持续经由科技与创意转化成一件件美观实用的产品。商店中集合了30余家品牌的可持续商品,涵盖时装、生活方式、宠物用品等。在产品原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师们采用了椰纤维、聚乳酸纤维、回收海洋垃圾、库存面料等低碳环保材料,并在设计理念和制作方法上践行可持续,开发出适用于日常生活的产品,商店中的陈设与装置也采用了回收的塑料瓶、咖啡渣等材料,致力于实现一个完全循环、可持续的时尚系统。

溯源产业上游,环保原材料正在为时尚产品注入科技能量。本季展会上,环保生物基原材料SORONA®与面料品牌 HAOLISHI 联合推出INTO THE WILD 主题展陈,探索中国市场需要的城市户外生活方式。

从2015年创办至今,作为上海时装周打造“亚洲最大订货季”的核心载体,MODE展凭借其开放性和包容度树立起行业风向标,参展品牌覆盖从服装到配饰、从本土到海外、从新锐到成熟等多维象限。MODE将这些品牌聚集在一起,通过平台的影响力帮助他们精准、高效获取市场信息。与此同时 MODE 也和具有良好行业口碑的 Showroom通力合作,并继续与合作伙伴携手深耕可持续时尚,将展会的集聚效应尽可能放大,“以展促贸、以创兴市”,助力市场恢复活力共振。

|图片来源:上海时装周组委会

|信息来源:上海时装周组委会

    分享到:

MEDIA/视频

SPONSOR/赞助商

spot_img

TRENDING/热门

雪中飞举办首届‘123大众冰雪节’公益活动,再掀玩雪热潮

上海2023年10月11日 /美通社/ -- 202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指 [...]

演员袁姗姗、单敬尧演绎Bally 2023 秋冬系列

演员袁姗姗身穿Bally 秋冬女士藏蓝色大衣、蓝色羊毛针织衫和藏蓝色丝绒短裙,手拿Tilt 黑色手袋,秋日满载优雅映像,温婉造型诠释复古意境。

御冬前行,畅「型」双十一

中国(2023年10月)PVH集团 [纽交所代码:PVH]旗下全资子公司TOMMY HILFIGER以一衣多穿 [...]

FILA FUSION首家潮流运动概念店FUSION BLUE BOX启幕

上海2023年10月9日 /美通社/ -- FILA旗下潮流运动品牌FILA FUSION将首家潮流运动概念店FUSION BLUE BOX落地北京潮流地标西单,打造引领年轻聚变的多元融合空间,为消费者带来视觉享受、装置陈列、消费体验等全方位的升级。全新店铺形象由FILA大中华区总裁姚伟雄、FILA FUSION品牌总裁江艳、中国轮滑协会副主席蔡永军、中国国家滑板队苏建军选手与兰俊宜选手、北京君太总裁董事长章啟正先生及副总经理章克豪先生共同揭幕,开启潮流运动线下零售新业态。FUSION BLUE BOX承接自FILA FUSION的品牌重塑企划,基于品牌对年轻一代的深度洞察,围绕「STAY IN FUSION万变因我」的品牌理念来进化零售体验,带给消费者全方位的潮流运动体验。 FUSION BLUE BOX北京君太店 FILA FUSION 首家FUSION BLUE BOX选址于北京君太。西单作为北京地标之一,也是与国内潮流文化共同成长起来的标志性商业体,更是中国乃至整个亚太潮流文化发展兴替的见证者。这里汇集了当下潮流、尖端的品牌,吸引无数年轻人前往。而潮流运动品牌FILA FUSION自创立之初就入驻于此,以前沿的潮流态度辐射全国。此次,首家FUSION BLUE BOX再次于此处开启新篇,不仅是品牌的承先启后之选,更象征着品牌升级后的再度启航。 在FILA FUSION 首家潮流运动概念店开业当日,FILA大中华区总裁姚伟雄、FILA FUSION品牌总裁江艳、中国轮滑协会副主席蔡永军、中国国家滑板队苏建军选手与兰俊宜选手、北京君太总裁董事长章啟正先生及副总经理章克豪先生齐聚现场,共同剪彩,将这个多元融合的空间正式展现给每一位到场嘉宾。全新升级店铺的设计将品牌标志性的蓝色元素与潮流水泥灰相结合,汲取品牌的意式基因为灵感,将古罗马时代的雕塑元素带到街头,用超现代的潮流笔触重新解读意式文化。店铺以滑板轨迹为创意链接,在不断变化的壁画墙绘前,带领消费者感知不被定义的年轻力量,焕发潮流新生。滑板元素贯彻于全新升级店铺中:陈列、装置、图案等每处细节,均蕴藏着品牌深耕潮流运动领域的精致巧思,营造出纯正滑板氛围。 基于当代年轻人对于运动社交的需求,FUSION...

江小云:让我们的作品里有非遗丨第四届广东纺织服装非遗推广大使

9月18日,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在2023广东时装周-秋季正式推出第四届广东纺织服装非遗推广大使。 他们作为非遗时尚传播者,积极倡导文化自信,以服装为媒介,通过不同形式将非遗项目推向市场,让更多人认知和感受到非遗独特的时尚魅力,积极探索创新非遗保育和双创发展的新路径,携手推动非遗与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江小云 广州尚睿服饰有限公司 总经理 SANI品牌 创始人 个人简介 她,本是一名优秀的大学服装专业教师,源于丰富课堂实践学习内容的初心,于2014年创立SANI品牌。 她,将十余年的服装教学与研究成果转化为 商业实践,创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 于一体的品牌服饰企业。 她,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秉承“共创•共享•共 生”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自然•成长•喜悦” 的品牌价值观,彰显“SAN I自然不一样”的风范。 作品简介 这次我们在时装周发布的作品中展现了来自于贵州千年侗寨的蓝靛染和织锦工艺。它们是地域文化在纺织面料方面的研究范本,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例如我们用蓝靛染的棉布面料做了不同色系的拼接,拼接成像当地最美丽的景观——梯田。还有蓝靛染渐变花纹经过我们现代的印花技术出现在印花面料上。 织锦面料这个传统面料经过我们现代流行款式的转化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我们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很好地把传统结合流行潮流,让我们的非遗文化能得到新时代的焕新。 非遗理念 非遗与时尚之间有着文化延续和焕新的关系。正因为我们深厚的文化展现的魅力,才能让我们无数人投身到传统文化中去,我们民族文化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独到的审美,也将会带给我们新的流行风向标,这个风向标融合了千年的智慧,需要我们去传承和保护。 江小云到贵州开展采风工作 工作成果 我们在推动非遗这个项目上是做了很多尝试的,首先我们SANI品牌的就是推崇自然,成长,喜悦,我们想把传统文化和我们的产品有个很好结合,让大众通过我们的货品能更贴切地接近非遗,宣扬非遗。在2023年6月份SANI品牌在黎平非遗文化节中和非遗传承人一起合作了一系列作品,参加了当地政府的走秀宣传活动,也是表达了以上的初衷。 江小云进行非遗时尚作品创作 工作展望 作为第四届广东纺织服装非遗推广大使,保护和传承是我们的使命。能让非遗得到好的保护,首先我们需要去认知它,才能去传承。在我未来设计生涯里,让我们的作品里有非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便不会失去自己的节奏,一定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多光彩、产生更大的精神力量,担当新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