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服装论坛国际运动时尚大会正式开幕

11月24日,2023中国服装论坛国际运动时尚大会开幕式在厦门盛大开启,在“运动连接世界 设计领航未来”主题之下,以创新视角共话运动时尚新未来,助力行业把握时代脉搏,实现创新破局。

本次大会由厦门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服装协会、厦门国际时尚周组委会主办,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协办,北京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厦门建发星光时尚文创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晓舟,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2023厦门国际时尚周轮值主席焦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黑龙江省服装协会会长、红博商业总经理王丽梅,中国服装论坛执行主席王军,厦门市发改委主任孙建辉,厦门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罗咚玲,厦门市同安区委书记王跃平,厦门市同安区副区长何岚岚,厦门市审计局党组成员、总审计师、同安新城片区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费薇,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厦门国际时尚周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叶衍榴,联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庄学臻,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吴声,FILA大中华区总裁姚伟雄,Nobaday品牌创始人&CEO 刘奉喜,Ms MIN品牌创始人/创意总监刘旻,IAN HYLTON品牌创始人/创意总监、Ms MIN联合创始人Ian Hylton等嘉宾出席大会,助力厦门充分发挥“国际知名滨海运动旅游目的地、国内领先运动时尚品牌城市”示范效应,精准发力链接全球资源,扩大高能级企业集聚效应,为厦门建设“国际运动时尚中心”,“时尚消费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国运动时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赋能。

前沿思想“声量场” 助力品牌激发无限潜能

运动服饰增速领跑服饰行业,成为未来优势服饰赛道,未来5年预计实现双位数符合增长。国产品牌如何准确把握热门商业风口,是横亘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新课题。本次中国服装论坛国际运动时尚大会,紧扣当下需求和痛点,充分凝聚行业共识,用多元议题、立体思考及创新实践,触达产业与消费两大机遇,为运动时尚发展注入焕新活力!

开幕仪式上,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晓舟指出,厦门是习近平总书记盛赞的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激情、活力和浪漫的城市特质与运动时尚产业高度契合。作为首批国家体育消费城市,厦门拥有良好的产业集群优势,聚集了安踏、特步、361°、匹克等知名品牌在厦设立总部,优秀原创设计力量不断壮大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运动器材制造和出口基地。

黄晓舟表示,厦门是运动时尚产业深耕的沃土,真诚希望行业引领者与影响力机构一如既往关注和支持厦门,以创造力赋能产城融合,助力厦门构建国际运动时尚中心、时尚消费中心。

随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发言,他认为新城市运动和户外运动方兴未艾,不断迭代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产品、服务和社群,运动时尚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在持续增强,运动时尚产业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可以说中国运动时尚产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成长周期之中。

一方面,运动时尚的市场机遇是孕育在消费升级之中,根源于消费者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运动时尚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科技支撑之上,得益于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的升级与跃迁。

在领航分享中,主讲人从各自的洞察与研究出发,多维度阐述运动时尚前沿动向及潮流趋势,为新消费浪潮下运动时尚发掘价值点出谋划策。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吴声带来题为《情绪审美,运动时尚的观念》的演讲,新消费时代,生活方式的崛起和美学观念的迭代重生,品牌应该运用数字经济,用社群将运动场景化,让运动时尚的一种日常化,让小众品类走向更多的人群。

FILA大中华区总裁姚伟雄讲述了,FILA围绕高档运动时尚品牌定位,在产品设计、供应链、营销和渠道等方面的策略,让我们看到了FILA屡屡创造爆款的背后原因,为观众呈现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Nobaday品牌创始人&CEO刘奉喜,讲述他从热爱滑雪到运营品牌的故事,他表示,品牌只有找到自己的基因序列,才能自救。对Nobaday来说,从核心用户职业运动员出发,共同研发产品,将产品做到极致,同时将生活方式带给更多消费者。

在对话环节,中国服装论坛执行主席王军、Ms MIN品牌创始人/创意总监刘旻、IAN HYLTON品牌创始人/创意总监、Ms MIN联合创始人Ian Hylton一同对话,独到的观点赢得现场观众的认可。两位嘉宾认为,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中国品牌应转变思路,从向外探寻到向内汲取,聆听真正需求,摒弃复杂的信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

科技赋能 为产业跃升带来更强动能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服装行业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等方面带来了极大影响,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不断涌现,共同绘制运动时尚科技的未来蓝图。

淬炼:运动时尚科技大会上,嘉宾们共同探讨中国服装行业的“智”变之路,理念与实践在这里形成交流、融汇,共同撬动科技力量。

通过主题演讲《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发展与未来》,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消费者领域专项中国区负责人杨立分享道,2010年到现在,整个运动市场进入了进一步分化,虽然专业的运动技术还在持续往前发展,运动进一步深入了休闲、时尚,甚至商务板块,成为中国大服饰板块里不可或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赛道。

运动社群的出现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这些社群活跃在中国各大城市里,成为影响普罗大众去参与运动、了解运动,进一步了解运动时尚的一个主要渠道。在做社群营销时,企业需要考虑不同年龄社群圈层的差异,进行差异化营销。面对多分化消费群体和不同场景,旗舰店式门店、门店社群、仓储式零售、品牌跨界联名这几种门店更受消费者欢迎。

健康趋势下,如何对运动装备如何创新,满足多样的需求。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科技研究院院长、长聘教授刘莉曾带领团队负责冬奥国家队训练与比赛服装研发。在大会上,她以《冬奥比赛服中的功能设计》为主题,分享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服的设计方法,着重介绍研发计划中的“快”这个核心问题,介绍了在速度类项目比赛服制作中通过研究面料、人台开发、风洞测试、整衣测试等研发,增强驱动力,降低阻力。在关于“美”的研发中,刘莉教授介绍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服饰,通过色彩体系、图案的研究,来达到最佳的视觉观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无限潜能。

探路者集团户外副总裁韩晔以《将品牌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讲述探路者的科技平台“极地仿生科技平台”,完全中国自主研发创新的,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秉承环保理念的科技,仿生的灵感,有着13项服装面料科技和5项鞋底科技。平台还曾承接像航天员舱内服、中国南北极考察队的科考队服、高海拔攀登的连体羽绒服等等项目。在科技上的尝试和探索,让探路者从面料到设计、到研发都拿到了国际大奖,同时探路者也正将这些获奖产品应用到民用端。

云南白药首席商务官、长江商学院客座教授赵英明则分享了零售今天发生的核心变化,在今天的中国市场我们不要更多的关注数量,而要关注质量,过去这场比赛是谁比谁跑的更快,而下一场比赛是比谁跑更远。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即将从对立走向统一,我们所有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应该从过去习惯性的数量关注走向质量关注,才能在下一场比赛中跑更远。

在创新发布环节,凌迪Style3D创始人兼CEO刘郴带来《创新发布:创新·破局-数字时尚进化论》的演讲,分享了凌迪Style3D是如何将AI+3D进行结合,应用在服装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以3D陈列的商品企划开始,到通过3D完成单款开发,到通过3D模特实现电商快速上新,如何抓住社交事件的趋势,直接产生商品,全链路链接,提升效率和成本的优化。

Liberty London|Liberty Fabric董事总经理Andrea Petochi在现场向大家展示艺术面料的创造过程,liberty是如何艺术创作、运动时尚、科技相结合,对潮流化的运动品牌来说,liberty在艺术设计领域的探索,会给运动品牌带来新的探索方向。

在尖峰对话环节,一众嘉宾锚定新科技革命浪潮下“前沿新材料、数字化转型、碳中和与可持续、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真实行业需求和关键技术问题展开讨论。

李宁集团副总裁冯晔认为,竞技体育、泛运动、时尚运动对产品有不同需求,进而也对科技有着不同需求。接下来,李宁将会联合面料厂商对于前瞻性运动赛道介入研究,聚焦功能性面料。

欣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朱晓峰则表示,集团一直以来没有停止对于时尚+科技概念的探索,建立了仓储智能物流中心,手机端从下单到出货,只要3分钟。快速柔性供应链的发展,为整个新零售起到非常大的支持。

云创设计(深圳)集团COO、WRONG品牌总经理胡碧琼讲道,云创是国家创新型企业,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并在今年拿下十几项原创发明和几十项实验型应用专利。未来会在版型、工艺等方面投入和研发,并做出自己独有的沉淀。

TRICKCOO品牌主理人/上海岂可服饰有限公司CEO黄俊勋分享道,科技、科研是第一驱动力,TRICKCOO被他定义为一个智能时装研究所,从2016年开始成立,一直在探索研究这一领域,与顶级的面料商进行开发以及商业化尝试。

TAGX探观创始人王詠认为,服装行业对科技并不算特别敏感,但对运动领域来说,科技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像滑雪、骑行这些细分领域,贴身层要求快干排汗不粘腻,而TAGX正是通过材质的创新推动产品的创新,进而解决特殊运动场景下的需求。

FENGGY品牌主理人葛凤表示,科研是产品的生命力,FENGGY将继续加强研发,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服装总设计、D.MARTINA QUEEN品牌创始人、设计总监丁洁的观点是,当下正处于时尚大变革时代,如果我们的科技研发不跟进,产品就会停滞不前。面对国家的赛事、产品销售人群,要针对他们的功能性、需求性变革变化。她透露品牌会将AI等数字化的技术运用在设计上,让运动面料时尚化。

创新价值的诞生需要共享与碰撞,明日造浪:运动时尚社群大会,将围绕“户外运动新物种”、“社群运营与消费连接”、“私域增长与商业重塑”“国际品牌本土化创新”、“生活方式零售”等热点话题,继续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解读与剖析,为企业提供趋势洞察和商业赋能,增强品牌对当代社会生活价值的认知力与回应力,在此期待大家的关注!

    分享到:

MEDIA/视频

SPONSOR/赞助商

spot_img

TRENDING/热门

COSMAX成立OTC实验室,瞄准价值26亿美元的美国防晒市场

COSMAX凭借其在防晒产品生产领域的独特专长而备受认可。

蒂佳婷开启「走红积雪草」限时艺术空间

于闹市街区奇遇巨型积雪草丛林,漫游马路的同时感受现代创意氛围新境,为冬日魔都打造馥郁艺术气息与互动体验感的走红空间。

夹生:HALF MADE24春夏系列发布

设计师品牌夹生:HALF MADE于10月9日在上海时装周发布了以「Not old enough」为主题的全新2024春夏系列。 此次系列灵感来源于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年人,「夹生」以独有的视角关注他们,解读老年群体超越年龄的魅力并持续用一贯的玩趣方式探寻服装与年龄的界限,呈现出一个慵懒松弛的时装系列。 「Not old enough」系列将老年人的生活痕迹与细节融入设计语言,以“old”来表现“fashion”,运用一些老年人身上特有的可爱元素与穿衣形式来完成设计,把“变老”理解成一种很酷的存在。 「夹生」观察到老年人生活中的时间痕迹,经过长久的岁月变迁,原本的衣物面料逐渐磨损褪色,并将这个设计呈现在了T恤、牛仔品类上,通过印花、水洗的渐变形式来表现被磨损洗掉的岁月感。钥匙串、老花镜、包袋等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各种细节,也都化作了有趣的服饰元素。 现代市井的松弛感和东方美学贯穿于系列始终,已经在生活中不常出现却充满中式意味的竹块凉席元素作为图案和配饰出现其中,极具表达张力。此外,混搭层次感也是本季造型的重要设计理念之一。受老年人混搭叠穿有趣现象的启发,「夹生」尝试了新的服装线条和比例,通过双层领、复古气氛的面料拼接等表现手法,创造出一组幽默松弛的设计。 在秋冬系列的用色上,「夹生」提取了明亮的黄绿色、浅蓝色,辅以充满复古情感的条纹、黑白格纹,玩趣色调碰撞间与简约廓形相得益彰,带着某种松弛和豁然开朗。 呼应24SS的「Not old enough」主题,秀场的舞台设计也充满复古韵味,空间内摆放着闹钟、椅子、磁带等一系列有趣的老物件装置。谢幕的打击乐队由年龄70+的伯伯们组成,观众席位上随机放置的互动沙锤与鼓乐声交相辉映,让现场跟随夹生视角,一起沉浸在这场轻松快乐的互动里。 2024春夏系列是「夹生」以当代艺术的手法表达中式美学的再次尝试,着眼于融于血脉的东方文化与市井哲学,聚焦当代本土老年群体,体味年龄带来独有的松弛,希望穿着者更轻松舒适的享受当下。 老,它本身也是一种美,新一季度,邀请大家和「夹生」一起体验「Not old enough」。 「关于夹生」 夹生: HALF MADE,以“持续.生活”为品牌哲学,做融于生活的设计。我们坚信传统东方美学与当代艺术之间存在平衡,并不断为之探索,用更趣味性、生活化的方式将传统元素重新诠释,在设计的不断落地中探索传统文化的无限可能,提供一种有趣自由的穿衣态度与生活方式。日常与个性,内敛与趣味,共同组成了品牌的设计语言。 【中国服饰商情网 上海报道】

青年创意力量-院校篇 | 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专业以“两山理论”为引导,立足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宁波新智造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创意点亮乡村”专业建设思路,确立“设计+商科”“设计+数字”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坚持“大思政”理念,加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强调宁波浙东红色文化、海上丝路文化、优秀乡村文化等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等建设; 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服务宁波数字创意产业、乡村文创等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工作室+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构建了跨学科的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 专业与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师资国际化交流,与韩国东西大学等实施“2+2”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合作项目,开拓学生升学途径和学生国际视野。 01 # 建设历程 # 本专业自2012年由专科升为本科以来,2018年获得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2019年获得浙江省一流建设专业、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020年获得国家一流建设专业,2021年获得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视觉创新设计虚拟教研室)、浙江省思想政治示范基层组织等,2022年立项6门浙江省一流建设课程、1门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等,2023年立项1门国家一流建设课程。 02 # 团队介绍 # 本专业有雄厚师资,建立了“专业教师+行业导师”教师团队。专业共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3人,行业导师20余名,教师70%以上有国外、境外访学、交流经验。 漆小平 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宁波市工艺美术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浙江省设计艺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国家一流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负责人 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负责人 贵州民族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全国高等美术教育学会理事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学会团体理事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全国(宁波)文创产教合作联盟副理事长 宁波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 03 # 教学环境 # 本专业依托有设计艺术学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宁波市文化创意学院、宁波市非遗文化研究基地、校未来乡村学院、校数字创意产业学院等学科、产教融合平台,同时专业还有10个实验室,12个学生工作室,6家企业驻校公司,20个校外实践基地等,为学生双创实践提供良好条件。 04 # 国际合作 # 本专业完成了与中国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开展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的“2+2”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公州映像大学合作的中外学分互认项目,以及与日本武藏浦和日本语学院、中东欧国家等合作升硕项目等。 我校师生在韩国高校访学交换 05 # 建设成效 # 近年本专业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和支持情况 06 # 培养成效 #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竞赛参与率达90%,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生竞赛奖项200余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余项,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等10余项,发明专利与知识产权30余项等。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广泛开展社会服务,乡村服务参与率达100%,参与教师的重大社会服务项目30余项。近年来本专业的就业率与签约率平均值达96.8%,毕业生的起薪水平5000元左右,90%以上学生就业在长三角地区,应届毕业生创业率11.28%。 07 # 社会影响 # 在办学的过程中,专业接待国内外近百所高校师生的观摩、考察与交流。2020年校长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研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介绍了以设计服务开展劳动教育的成果。主办了“环境文化与数字出版”、“甬台文创设计”等论坛。跨专业联合授课、课程设计作业被企业采用等教学案例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在线、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多次报道。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已成为地区标杆,高桥、庄桥、四明山区等合作项目已深入开展到第7年。2019年因“创意点亮乡村”成果突出获得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教育局公开表彰;2021年吸引了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未来乡村学院”落户,被央广网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等。

鸿耀中国,强强对决,鸿星尔克•青年共创设计大赛决赛圆满收官

历时近七个月的创意蓄力、声势厚积,9月15日晚20:00,鸿星尔克青年共创设计大赛总决赛终于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完美收官。经过激烈角逐,最终,20号选手蒋育杰、孟良凭借作品《须弥芥子》摘得桂冠。 本次大赛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鸿星尔克集团主办,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以挖掘、培养具备创新性和商业性及市场敏锐感知能力的年轻设计人才为目标,鼓励新生代年轻设计师突破自我、深入实践,以实用性与创新性开拓国潮运动装备的未来。 星途 本届大赛自启动,便吸引了大量才华横溢、朝气蓬勃的选手参赛,这些选手来自于全国不同地区的83所高等院校,相对于往届,此次参赛作品院校覆盖面增加,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态势。 参赛者们立足于中国文化、中国科技及中国精神,通过不同设计手法诠释“鸿耀中国”所传递的文化内核。经过初评的层层筛选,最终产生24组选手进入决赛环节,开启创意顶峰之战。 现场,这场由Z世代年轻人主导的运动潮流盛宴,不仅向世界展示出运动潮流新势力的态度,还以他们的新鲜创意传递文化自信。24组作品在大胆的“破”与“立”中,打破运动、潮流与文化艺术的边界,祥云瑞彩、红日初升、锦鲤曳浪、游龙翔空,这些饱含祥瑞意味的中国文化元素被巧妙地应用在运动装备设计之中,与当代流行趋势结合大放异彩,呈现出属于中国年轻运动爱好者心之所往的运动形象。 与此同时,随着国潮大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中国的优秀制造,鸿星尔克也在本届大赛舞台上特别推出了与王者荣耀的联名系列——“不夜长安”,提取王者世界中的长安元素,将“跨界”玩出了新花样。 经专业评审团的严格打分,最终,来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蒋育杰、孟良以一组《须弥芥子》问鼎星创设计金奖。作品设计灵感源于新兴运动Citywalk,设计者对面料的选择别出心裁,并通过撞色线、半立体的造型褶及机能口袋展现休闲感、未来感和科技感。蒋育杰赛后充满诗意的表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Citywalk这样的运动方式,让我们能够停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城市的脉搏。而自己的作品通过张弛有度的设计,传达这种生活理念。 蒋育杰、孟良荣获金奖 来自河北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24号选手李晅仪以一组《独行侠》荣获星创设计银奖。 李晅仪荣获银奖 来自江西服装学院的22号选手关海燕以一组《星际奇遇》荣获星创设计铜奖。 关海燕荣获铜奖 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李想、谭凯,来自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的雷文婧,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黄紫丹分别荣获星创工艺制作奖。 来自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泉州纺织服装学院的林嘉仪、陈佳豪,来自武汉纺织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陈聪聪、陈玉分别荣获最佳人气奖。 赛后,鸿星尔克服配商品研发中心总监谢刚林表示,当下的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他们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今天决赛现场呈现的作品不仅有未来主义美学、运动机能等方向的设计,也有将设计与功能科技巧妙融合以及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与环保等方面的设计,可谓精彩纷呈。同时,谢刚林还给与青年设计师从业建议,他谈到,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地去画、去裁、去剪,因此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应加强实践教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共创大赛便将教学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源链、创新链等形成闭环,甚至推出“校企联培”采风集训营,让参赛者可以实地参观时尚企业,不但加强了他们对特殊工艺以及专业性的了解,更为校企合作做出了良好铺垫。为行业选拔并输送具备新时代优势的创新设计人才蓄力,这也是本届大赛的初心。 从首届到第2届,是新的开始,也是传承的焕新。去年,首届青年共创设计大赛“星芒”,将优秀设计师作品搬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今年的第二届青年设计共创大赛“鸿耀中国”,意为脚踏实地,征战星辰大海,从专注到专业,从时尚到实用,携手青年设计师迈向国货新征程。未来,鸿星尔克将通过举办共创大赛,将创作权交给青年设计师,共同书写国货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