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羽绒服四大生产基地

我国羽绒服四大生产基地: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广东吴川市,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浙江省平湖市。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

作为“中国羽绒之乡”的港南区,如今加工羽绒羽毛总产量占全国的 28%、占全世界的 22%以上,羽绒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国,闻名海内外。

羽绒产业是港南区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经历了近 30 年的发展,如今通过技改、打造万亩羽绒城和构建网络销售平台等“三级跳”,发展步子迈得越来越快。2007 年港南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2013 年底获得复评。

广东吴川市

吴川市江河交错,历来有饲养鹅鸭的习惯,现已形成鹅鸭养殖量 5000 万只的生产能力,有近 5万人的羽毛行业队伍,成为中国三大羽绒生产基地之一,全市羽绒企业共有 100多间,年产值8亿多元。羽绒加工业已成为吴川的支柱产业吴川是广东省羽绒技术开发中心和信息中心,全国最大的白鸭和羽绒集散地,广东省羽绒特色产业基地。

吴川羽绒业从最初的手工小作坊起步,发展到今的机械化生产,并由机械化粗加工经营向精加工集约化经营转变,近年来已出现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上规模、上档次的羽绒加工企业。吴川的羽绒行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产业。

2005 年,吴川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

新塘街道地处萧山主城区东南,区域总面积 34.8 平方公里,下辖 23 个社区、17 个行政村,常住人口 6.38 万 (2014年底),外来人口约 12 万。街道距萧山国际机场仅 14 公里境内有铁路萧山站、区汽车东站等枢纽,104 国道、03 省道杭金衢高速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金城路、通惠路、萧绍路等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捷街道现有工企业 432 家,其中规上企业 86 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2家,基本形成以羽绒家纺为龙头,纺织化纤信息数控、电力装备、机械五金为支柱的工业结构。其中羽绒加工及制品是新塘的传统特色产业,辖内集中了全区 90%的羽绒企业,羽绒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羽绒之乡”和“中国羽绒家纺名镇”。2013年,全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 186.6 亿元,其中规上工业销售产值 156.9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 18.9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7.5 亿元,农业增加值 8500 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 9563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58420 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 21147元。街道连续第 13 年评为“萧山区经济十强(优胜)镇街”。

浙江省平湖市

羽绒服之都在嘉兴平湖,是国内最大的羽绒服生产基地数据显示,嘉兴平湖是拼多多上高性价比羽绒服的最大原产地,每年生产服装 3 亿件,这个人口仅 70 万的南方小城产出了全国 80%以上的羽绒服服装生产链条复杂、工序繁多,羽绒服更甚:一件成衣往往须经历200 多个环节,且羽绒服受季节、气温限制最多究竟是怎样的愿景和魄力,让这座小城孤注一掷押宝羽绒服?

上世纪 80 年代,浙江平湖陆续建起服装厂,并慢慢形成集群效应。国内外品牌服装先后崛起,在市场疯狂开店,浙江平湖的订单也接得手软。加快投资建厂、升级工厂设备、扩充工人数量,产业前端的面辅料等原材料供应也源源不断扎堆于此,平湖慢慢建立产能优势,并在家门口配备了专业的大宗批发市场。

新世纪开局,人们逐渐兴起穿“牌子货”的消费习惯,在产业链上游,国内万千工厂涌现,分布成规模不的产业集群,并慢慢形成割据竞争之势。品牌、零售商在前线教人们穿衣,同时也在大后方倒逼各大代工厂提高效率提升“时尚审美’。

    分享到:

MEDIA/视频

SPONSOR/赞助商

spot_img

TRENDING/热门

庄淦然全新设计思路:互动为敬,品质为诺

现代服饰消费,人们需要的不止于御寒蔽体的衣物,而是与时尚审美并驾齐驱,能够满足自身消费需求,从而与设计师构思、品牌定位达成美学关联的一次切身体验。相较于单方面爆发式抒发自我创作意识的设计风格,蕾沃尔更倾向于互动式满足消费者身心需求,坚守品质创新,引领品类“突围”,共享全新体验。 9月14日下午14:00,设计师庄淦然在751D.PARK第一车间,发布蕾沃尔2024春夏兔绒新品:“织音诺诺”,让中国国际时装周再次掀起兔绒服饰的体验热潮。蕾沃尔一直以舒适温馨的针织兔绒为主要单品定位。本季,以针织梭织为主,运用多彩提花的手法,加入金银丝,焕发兔绒新生,如流动的乐音,再次唤醒穿着者的时尚渴望。其舒适纯粹又典雅知性,多元织法触及丰富的生活启示,将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品牌多年的实穿性源自与消费者的扪心互动,主题 “诺诺”尾音取应允之意。在款式上大胆改变,以穿着需求为设计核心,将品牌多年独厚质感再升级,把握消费者觉醒的契机,为品牌聚汇更多的“知音”。 本季发布会秀场更像是沟通互动的温馨空间,金属球体给人以柔和又愉悦的新鲜感,暖色系花朵点缀,营造出友好的沟通氛围。温婉典雅的音乐中,整场秀不像是“演”,更倾向于诚意满满的交流,找寻最适合蕾沃尔的发布方式。庄淦然作为蕾沃尔品牌的创始人,他更善于用商业眼光捕捉服饰制造的走向,以面料优势强化一种“民族”的设计理念,注重大量的潜在消费者,毕竟没有人会拒绝舒适与自然。用兔绒为介质,完美织造艺术追求、时尚和消费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换句话说,蕾沃尔习惯通过观察生活来预测时尚,这一点像极了30年代法国高级时装设计师的风格,引导消费者从穿着本身、体验变化的角度“拿捏”潮流。 本季,品牌依然强调纯兔绒的运用与升级,在能够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针对性满足消费者穿着需求,不经意间流畅的线条,显示出对于细节的密切关注。更大程度发挥兔绒优势:以细密柔软的特性纺高支纱,让服饰无论内外都更亲肤舒适,以更“轻”制造温度性能绝佳的春夏毛衫,更具吸湿性的绒,打造更强的“呼吸感”,无论贴身毛衫、外套、大衣。纯兔绒的氨基酸蛋白纤维,与人体皮肤结构相似,舒适感极佳,且拥有维持动物生命的功能。在品牌多年的坚持下,蕾沃尔取得多项专利,让兔绒更坚韧不掉毛,满足消费者的穿着需要和各种使用场景。 当然,本季在产品迭代、设计更新上的发力,也让观众眼前一亮。在整体easy-to-wear的风格中隐约加入了old money的风格,既延展彰显了品牌典雅高级的定位,又友好兼容了年轻人的休闲之需。金银丝的加入稳定了2024春夏跳跃丰富的颜色变化,拼色的大衣让舒适年轻化,“老花儿”的外套让女性以柔软细腻之姿重回典雅独立之地。饶有趣味的项链、腰带给兔绒带来了松弛感之外别样的因子,游刃有余的版型处理,加上兔绒的轻薄质感,将时空融为一体,季节的“固定格式”被庄淦然轻松打破。 社交媒介、新媒体意识的无限觉醒,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更新颖更广阔的思路,尤其是时装艺术,显然需要跟人产生更密切的联系:艺术从现成品向半成品过渡,设计师从创作向介入过渡。应该通过美学、技术和知识价值去激发消费者的互动和反馈,这也是本季蕾沃尔“织音诺诺”的本意,迭代升级高品质兔绒工艺,提供多场景穿着建议,还原服饰舒适本意,体味高阶典雅生活方式,与知音共见承诺。 【中国服饰商情网 北京报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逐雪致源,突破不止 迪桑特”一切始于滑雪”发布会落地新疆阿勒泰

逐雪致源,以初心致敬滑雪文明的源起。

六大行动壮大湖北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的传统支柱产业、民生基础产业、时尚消费产业、国际比较优势产业。湖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将实施招商引资汇智、优化空间布局等六大行动,培育壮大纺织服装产业。 招商引资汇智   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随着沿海加快产业转移,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迎来重要机遇。湖北省积极谋划建设园区载体,组织精准招商。方案提出,紧盯服装、印染、化纤及长丝织物、针织等市场空间大和本省本地发展不足的重点细分领域,引导地方政府聚焦产业优势特色,谋划建设重点园区,提升承接能力,加强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新业态引进,推动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提档升级。江苏、浙江的印染和化纤,江苏的家纺,浙江、山东的针织,广东的服装,福建的皮草、制鞋,都将是湖北省精准招商对象。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湖北省将加强产业与人才同步招引,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用工、技能培训、返乡创业、技能型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吸引沿海产业人才来鄂发展和工人回流。依托湖北科教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纺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校企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完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健全企业内部培训与社会化再教育体系,加快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优化空间布局   推动产业集聚增效依托现有资源禀赋优势,湖北省将着力打造“一大产业集群、一个龙头、两个千亿市、两大印染基地、三大化纤基地、N个块状经济”的差异竞争、错位发展“11223N”地区产业布局。一大产业集群。以江汉平原及周边区域为重点,依托襄阳、荆州、荆门、孝感、仙桃、天门等地纺织行业原料生产与织造能力优势,打造一个国内先进、 具有国际影响力、产业规模3000亿元以上的国家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一个龙头。将武汉建成全省品牌企业总部基地和全国未来纺织产业基地、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大脑”,中部纺织服装交易中心、营销展示中心、创意设计中心、研发创新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两个千亿市。聚焦现有产业优势,深化强链延链,推动孝感服装、制线、皮草等产业发展壮大,建成中国服装制造名城;推动襄阳棉纺织、化纤、家纺等产业提档升级,建强中国织造名城,建成两个产值超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大市。两大印染基地。支持荆州以棉印染及针织纱线染色为主,壮大现有纺织印染产业基地规模,到2025年年印染15万吨纱、10亿米布;支持黄冈以化纤印染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新建鄂东绿色印染产业基地,到2025年年印染高档面料达到10亿米。三大化纤基地。支持荆州、黄冈、襄阳立足高端,在合规园区围绕细分领域发展纤维产业。N个块状经济。引导市、县、镇优化产业结构,聚力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实现差异化与集聚式发展。 重塑供应链体系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很重要的一环是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发挥供应链的优势。 方案提出,建设供应链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以华纺链公司为重点,强化技术赋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汇集原材料供应、创意创新、招商引资、数字营销等上下游资源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到2025年平台交易额突破500亿元。支持企业建设集线上直播推广、线下展示体验、个性定制、柔性制造于一体的数字化营销系统,推动营销平台与加工制造能力高效联动。 建设专业服务市场,支撑产业链融合发展。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纺织工业原材料交易市场,引导企业用好期货市场,提高棉花等原材料供应渠道和供应成本的稳定性;对标国内专业市场,支持汉口北市场等做大做强,打造湖北省纺织品服装集散地;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武汉)、国家纺织面料馆武汉分馆,提升时尚发布与展示营销等配套能力水平。以黄陂区为主阵地建设中国服装商贸名城,在荆州建设化纤及针织面料交易市场,在潜江建设纺织服装面辅料物流市场,将仙桃建成国内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国际交易市场。 发展直播新业态,构筑产业后发优势。引导全省本土服装品牌企业积极对接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和抖音等大型直播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直播带货”等营销新业态,推动服装制造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重振汉派服装   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 汉派服装,一度与“粤派”“杭派”齐名,三分天下。新形势下,汉派服装该如何发展? 方案提出,汇聚优势特色资源,推进汉派服装提质扩容。鼓励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在汉集聚发展,将武汉建设成服装创意设计策源地、营销展示平台和品牌服装企业总部聚集地;在武汉周边市县布局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城名镇,打造优势产能集聚区,支撑汉派服装提质扩容。推动荆楚传统文化与时尚艺术融合发展,加强汉绣、土家织锦、黄梅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引导企业植根荆楚文化进行品牌创意和产品设计,丰富汉派服装湖北文化内涵。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汉派服装领军品牌。支持爱帝、红人、猫人、美尔雅等企业发展壮大,增强智能制造能力、营销快反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品牌塑造能力,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通过定期举办时尚活动,提升汉派服装品牌影响力。 强化创意设计,提升汉派服装竞争力。依托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和龙头企业,提升湖北省创意设计能力。加强数字技术运用,推进云创意体系建设,引进众包设计、云设计、交互设计等新型设计模式,依托华纺链公司等推动纺织服装领域数字化设计平台、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平台,将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服装时尚创意大都市,推动汉派服装向时尚化、高端化发展。

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对接交流会圆满结束

3月24日,由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管委会指导,天安智谷·进兴时尚产业园、清远市国智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主办,梧桐台——纺织服装产业服务平台承办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对接交流会”在天安智谷·进兴时尚产业园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