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羽绒服四大生产基地

我国羽绒服四大生产基地: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广东吴川市,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浙江省平湖市。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

作为“中国羽绒之乡”的港南区,如今加工羽绒羽毛总产量占全国的 28%、占全世界的 22%以上,羽绒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国,闻名海内外。

羽绒产业是港南区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经历了近 30 年的发展,如今通过技改、打造万亩羽绒城和构建网络销售平台等“三级跳”,发展步子迈得越来越快。2007 年港南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2013 年底获得复评。

广东吴川市

吴川市江河交错,历来有饲养鹅鸭的习惯,现已形成鹅鸭养殖量 5000 万只的生产能力,有近 5万人的羽毛行业队伍,成为中国三大羽绒生产基地之一,全市羽绒企业共有 100多间,年产值8亿多元。羽绒加工业已成为吴川的支柱产业吴川是广东省羽绒技术开发中心和信息中心,全国最大的白鸭和羽绒集散地,广东省羽绒特色产业基地。

吴川羽绒业从最初的手工小作坊起步,发展到今的机械化生产,并由机械化粗加工经营向精加工集约化经营转变,近年来已出现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上规模、上档次的羽绒加工企业。吴川的羽绒行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产业。

2005 年,吴川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

新塘街道地处萧山主城区东南,区域总面积 34.8 平方公里,下辖 23 个社区、17 个行政村,常住人口 6.38 万 (2014年底),外来人口约 12 万。街道距萧山国际机场仅 14 公里境内有铁路萧山站、区汽车东站等枢纽,104 国道、03 省道杭金衢高速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金城路、通惠路、萧绍路等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捷街道现有工企业 432 家,其中规上企业 86 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2家,基本形成以羽绒家纺为龙头,纺织化纤信息数控、电力装备、机械五金为支柱的工业结构。其中羽绒加工及制品是新塘的传统特色产业,辖内集中了全区 90%的羽绒企业,羽绒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羽绒之乡”和“中国羽绒家纺名镇”。2013年,全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 186.6 亿元,其中规上工业销售产值 156.9 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 18.9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7.5 亿元,农业增加值 8500 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 9563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58420 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 21147元。街道连续第 13 年评为“萧山区经济十强(优胜)镇街”。

浙江省平湖市

羽绒服之都在嘉兴平湖,是国内最大的羽绒服生产基地数据显示,嘉兴平湖是拼多多上高性价比羽绒服的最大原产地,每年生产服装 3 亿件,这个人口仅 70 万的南方小城产出了全国 80%以上的羽绒服服装生产链条复杂、工序繁多,羽绒服更甚:一件成衣往往须经历200 多个环节,且羽绒服受季节、气温限制最多究竟是怎样的愿景和魄力,让这座小城孤注一掷押宝羽绒服?

上世纪 80 年代,浙江平湖陆续建起服装厂,并慢慢形成集群效应。国内外品牌服装先后崛起,在市场疯狂开店,浙江平湖的订单也接得手软。加快投资建厂、升级工厂设备、扩充工人数量,产业前端的面辅料等原材料供应也源源不断扎堆于此,平湖慢慢建立产能优势,并在家门口配备了专业的大宗批发市场。

新世纪开局,人们逐渐兴起穿“牌子货”的消费习惯,在产业链上游,国内万千工厂涌现,分布成规模不的产业集群,并慢慢形成割据竞争之势。品牌、零售商在前线教人们穿衣,同时也在大后方倒逼各大代工厂提高效率提升“时尚审美’。

    分享到:

MEDIA/视频

SPONSOR/赞助商

spot_img

TRENDING/热门

BALLY 2024 春夏系列——夏日写意

“il luogo dove la nostra fronte sfiora il cielo. 抬头仰望,触及天空。”—— Ise Gropius Bally 2024 春夏系列由西蒙·贝洛迪 (Simone Bellotti) 倾心设计,于米兰圣辛普利西阿诺教堂 (Chiostro di San Simpliciano) 花园亮相,呈现Bally 经典传承与创新理念的糅合。自 1851 年以来,Bally 始终融蕴实用与奢华,缔造守护精湛匠艺的传奇先锋。该系列匠心诠释自然精湛雕琢,刚柔并济的理念。从苏黎世街景到高山风光,呈现瑞士多元风貌。于纯粹之美中蕴含着前卫颠覆性,学院派及探索本质的趣致风格。 本季,经典设计理念在新意氛围中迎合现代生活,由朴素优雅的风格迈向瑞士真理之山...

巴黎欧莱雅品牌代言人龚俊T台首秀, 在全球男性艺人中压轴亮相

上海2023年10月7日 /美通社/ -- 法国时间2023年10月1日,巴黎欧莱雅的品牌代言人,演员龚俊作为中国区代表首登巴黎欧莱雅时装周大秀,在全球男性艺人中压轴亮相!龚俊身着Julien Fournié 2023秋冬高级定制套装亮相走秀,黑丝绒外套点缀重工串珠工艺,如冰川精灵降临,步履之间演绎出独属于龚俊的优雅气质! 龚俊所在之处,即全场目光汇聚之所!欧莱雅大秀聚光灯下,龚俊将演员的氛围感与模特的表现力完美结合,时刻展现着自信从容。 作为大秀中为数不多的男性艺人,且在全球男性艺人中压轴亮相,龚俊率性松弛、游刃有余地诠释时尚态度,以实际行动演绎着巴黎欧莱雅鼓励人们去探索自我价值,追寻多元之美的品牌使命。在这个一年一度的时尚盛会中,快与巴黎欧莱雅一起见证龚俊的T台首秀! 消息来源:巴黎欧莱雅

三芳化学: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革新科技薄膜产业

当下,服装市场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可持续的发展趋势,成衣服装及其延伸而来的原料开发、工艺技术等领域亦随之革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专精永续皮革、薄膜纱线等赛道的三芳化学依托专业技术,坚定道路,讲述专属于自己的发展故事。 1973年,三芳化学公司在高雄成立,初期,企业聚焦湿式PU制程于人工皮革产品,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市场信息,对趋势变化的感知也愈发敏锐。 50年来,随着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发展,三芳化学历经多次市场变革,始终坚持研发投入与产品进化,为客户与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如今,三芳化学专研人工皮革、科技薄膜、纤维、功能纱线等产品,并积极投身环保事业,通过回收再生原料、环保纤维等产品的运用,展现企业的环保宗旨与社会责任感。 日前,2023上海国际贴身时尚辅料展(INTERFILIEREshanghai)在上海展览中心启幕,三芳化学作为业内优质品牌,携全新研发的低温高弹、低温软弹等无缝胶膜技术产品参展,呈现出当下内衣行业市场需求引导下,面料研发企业所带来的革新创造与专业实力。 作为制衣环节的关键一步,成服无缝胶膜技术是使用热胶膜将不同面料或零件粘合在一起,以创造无缝和平滑的外观,在内衣制作、成衣缝制中均有所运用。这一工艺能提高服装产品舒适度,也能帮助制衣企业节省生产时间与成本。 三芳化学针对内衣、成服市场尚不齐全的胶膜品类与日益增长的产品需求,专注成服薄膜研究项目,以低温高弹胶膜、PET/PA防水透湿膜、高功能性止水胶条为研发主轴,发挥企业优势,帮助行业解决痛点、难点。50年的传承经验赋予三芳化学深厚的研发底蕴,客制化的开发服务为客户打造市场差异性,拓展出无可取代的品牌价值。 在以实力奠基的品牌优势之外,三芳化学的品牌价值亦体现在贯穿始终的可持续发展举措中。 每当开发新产品,三芳化学都极为重视产品功能性与环保性的结合。产品着重于高机能性及可回收产品为主轴,主打的胶膜产品中加入了回收料,让废料也能被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此外,为了环保和永续经营,三芳工厂及产品经过国际环保组织认证,成为ZDHC/ HIGG/Oeko-Tex®等非政府环保组织的一份子,为环境保护尽一己之力。 从回收原料再利用,到节能减碳与绿能使用,三芳化学将可持续理念贯穿到产品生产环节中,以高标准的友善环境制程工厂,实现生产、终端的全面绿色赋能。 未来,三芳化学将继续专注辅料赛道,深入研发环保材质、低碳足迹、高功能性之环境永续皮革、薄膜、纱线等材料,以专精技术与优质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不负行业期待。同时,三芳化学也将延续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环保举措体现品牌责任,力求再创下个50年的美好。

N4XT Experiences 将 2023 年洛杉矶时装周提升至新高度

洛杉矶时装周 (LAFW)这一全球知名设计师和品牌平台公布了今年活动的官方合作伙伴名单。本届 洛杉矶时装周即将于  10 月 18 日至 22 日在好莱坞市中心的 NYA Studios 举行,主题为"激发设计灵感,助力梦想飞翔",旨在展示洛杉矶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风格,同时为崭露头角的设计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这场非同寻常的盛会由具有前瞻性眼光的 N4XT Experiences 领导策划,超越了通常的时装周范畴,以包容性为核心理念,同时融合时尚、美容、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洛杉矶时装周欢迎所有合作伙伴的加入,有了大家的鼎力支持,本季的活动定会精彩纷呈。合作伙伴包括 Lancôme、SAP、SAP.iO、De Beers Group、Citi、%Arabica、洛杉矶 Mercedes Benz 和 PATH 等著名品牌以及它们的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洛杉矶时报》,和招待合作伙伴 Dream Hollywood 和 The West Hollywood EDITION。 洛杉矶时装周的合作伙伴在推动今年 10 月的各类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这包括备受瞩目的时装秀、激动人心的团体讨论,以及星光熠熠的独家欢庆派对等。洛杉矶时装周将于今年首次展现 N4XT Experiences 概念。Beautylab 这一创新实体展览将呈现与 Lancôme 合作的美容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成果。该展览将主推 Lancôme 的 Rénergie H.P.N. 300- Peptide...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巧媳妇”助力乡村振兴不是梦

作为一名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三十年的“老兵”,在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的身上,你很难感受到丝毫的倦怠。相反,通过他微信朋友圈的“调研小作文”,扑面而来的是其对于服装纺织产业的热爱,对于行业问题不足的深度思考,对于乡村振兴、产业致富的付出与实践,以及对于河南这片土地、这群农民乡亲深沉无私的爱。农村巧媳妇,河南大财富。在李刚会长十余年天南海北、日夜奔波的努力下,今日的中原大地上,由其创立倡导的河南服装“巧媳妇工程”早已成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最为生动的行业实践。 在调研中挖出的“隐形富矿” 如今,“巧媳妇工程”已成为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服务的代名词,也成为圈里人提及李刚的关键词。当被记者问及该项目创建的机缘时,李刚会长对记者解释道:“催生巧媳妇工程的起因,源于服装行业发展的内生需求。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方兴未艾,对于河南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农业大省,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用工荒,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为了解开这道算术题,2012年,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组织精干力量,在李刚等人的带领下,发展至今,“巧媳妇工程”已成为河南省服装协会服务的代名词,也成为圈里人提及李刚的关键词。当被记者问及该项目创建的机缘时,李刚会长对记者解释道:“催生巧媳妇工程的起因,源于服装行业发展的内生需求。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方兴未艾,对于河南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农业大省,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用工荒,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为了解开这道算术题,2012年,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组织精干力量,在李刚等人的带领下,先后深入近百个县,找到那些被“隐身”的巧媳妇。“这个群体的数量超过600万人,她们不应被看作是社会、家庭的负担,恰恰是被闲置被忽略的优秀劳动力资源,是一座亟待挖掘的劳动力资源‘富矿’。”李刚不无感慨地说道。于是,把服装工厂直接下沉到乡镇乃至村庄,让众多农村留守妇女直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巧媳妇工程”,成为李刚此后的工作重心,也成为其穷尽毕生之力的事业。“巧媳妇工程”也在河南服装协会倾力地研究、设计、推导下逐渐成型落地。事实证明,这个理论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产能为王时代来了! “从2016年开始,中国服装的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转折——产能为王时代来临!”在不同的场合,李刚曾不止一次地表述。当记者问及如何来定义“产能为王”时,他给出的答案是:订单跟着产能跑,产能跟着工人跑。未来,哪里有工人,哪里就可以构建产能;哪里的地方政府重视产业发展,哪里就能构建优质产能。而优质产能的构建最终会让这个区域最终成为产业高地。据其分析,山东、江苏、广东、福建、浙江等纺织服装强省,都是20世纪80年代初承接了欧美日韩,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在沿海地区已经处于成熟期的后期,面临着技术人才年龄老化、员工资源减少、要素成本升高、竞争力减弱等难题,产业向劳动力来源地以及欠发达地区转移是大势所趋。“现在全省大概有100万的服装产业工人,经过未来几年的整合,可以增至200万至300万人。这将成为河南纺织服装产业迈向万亿级的底层支撑。有人曾质疑我们怎么不说品牌了?不是不说了,服装发达地区做高端,我们河南服装目前要做的是全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穿的衣服。因为河南当下更紧要的是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快打造‘世界服装工厂’,把河南广大的乡亲动员利用起来,让他们实现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首先要把人力资源整合好、培训好,集中精力做强生产制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政府应当加大力度支持产业的数字化赋能,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产,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李刚说道。 一台缝纫机致富一家人 万台缝纫机就是一座城 自“巧媳妇工程”实施以来,河南各地的服装企业涌现出大量的“俩俩”现象,这些幸福甜蜜的“小段子”,也成为李刚微信朋友圈中上镜频率颇高的内容。每当提及这些,他总是难掩欣慰、自豪。“一辆电动车,‘俩俩’上下班。夫妻俩、妯娌俩、姊妹俩、母女俩、父子俩在一家工厂上班的比比皆是。特别是夫妻俩居多,妻子在服装厂里上班,把丈夫从建筑工地拉到服装厂里学技术,或者是把背井离乡的妻子拉回来一起上班的大有人在。不仅稳定了家庭关系,提高了家庭收入,还让一家人实现团聚,增进社会和谐,大幅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李刚介绍道。巧媳妇,做服装,半月工资一年粮。“搭锯见末,开工见钱”已成为众多老乡们最为直观的感受。“应该看到,河南农业大县多,人口大县多,贫困大县多,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空间还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现实,不等不靠,不好高骛远,务实谋划发展。在很多偏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特别是类服装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最适宜、最快捷、最科学。我们这些年全力打造的‘巧媳妇工程’,就是要让河南新时代的农民接受工业化洗礼,转化为新时代腰包鼓囊囊,精神喜洋洋的产业工人。”李刚如是说。“民生无小事,制造无低端”,在李刚心中,产能下沉,产业扶贫,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合作模式之上,没有科学变通、因地制宜的商业模式,脱贫致富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经过统筹研究、严谨规划,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即以创新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基础,政府主导、企业主营、合作社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以此为动力,确保巧媳妇工程的可持续性。自“巧媳妇工程”正式启动,通过引导产能下沉,该项目已成功整合培训了70余万“三无”农村留守妇女,将其培训成为服装产业大军,带动20万贫困家庭脱贫,构建中心工厂+卫星工厂6800个,形成优质产能1500亿元/年。 “巧媳妇”的升级之路 在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百人队伍中,近八成人员分布在河南各乡村,在一线推动“巧媳妇工程”的落地实施,为地方政府、产业集群、本土外来企业、产业工人之间搭建起了服务沟通协作的桥梁。作为协会的当家人,李刚日程表上,深入调研走访更是占据了其时间的大半。与坐在会议室调研相比,他的调研更多的是在乡村田间地头,在厂房的一线,这也成为促使“巧媳妇”不断升级迭代的灵感来源。随着“巧媳妇工程”红红火火的实施,项目很快便引起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注意。2013年,河南省妇联开始与协会协作推动“巧媳妇工程”,产业也不仅限于服装,结合各地的实际,鞋帽、食品、手工、家政服务等行业也采用这一模式。2015年,协会与河南省妇联倡导的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行动密切结合,联合实施了“巧媳妇工程百千万行动计划”,在全省农村留守妇女集中地区、贫困县和贫困乡村大力推进实施“巧媳妇工程”。2021年,在李刚的带领下,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巧媳妇工程”升级版——“百镇千村万条线”工程,引导企业将产能下沉到镇村,将龙头企业建在县区,将缝前缝后放在公司,让缝中走进百姓家,实现家家都有巧媳妇,月月工资送上门,协同作业,致富农民。今年的9月18日,是个让李刚格外兴奋、格外难忘的日子:河南省乡村振兴局与河南省妇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服装产业“百镇千村”行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在该省的100个以上的乡镇、1000个以上的村庄发展乡村服装产业,鼓励各地大力实施构建巧媳妇工程共富工坊。“给政策、给资金,给荣誉、树标杆,通知不仅推动服装产业在河南广大乡村发展壮大,更为河南服装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巧媳妇工程的’升级版,通过巧媳妇工程共富工坊,村庄可以集合培训一两百个巧媳妇,小村子50至80个,平均每村儿一百多个巧媳妇,将为十多万老百姓提供就近就地工作岗位,也能够为河南服装行业新增十多万个产业工人,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行业喜讯啊。”谈及该项政策的推出,李刚的脸上笑意难掩。 两换两培育 让河南服装内外兼修 尽管近年来河南服装企业“遍地开花”,总量高居全国前十,但是其产值和效益却与前几名的省份相去甚远——强省服装业生产总值都超过1万亿元,河南服装生产总值却止步于4000亿元。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热潮中,河南如何重新找回自身位置,乃至带动产业重新“突围”十分关键。身为河南服装行业的带头人,除了进一步引导企业在内销市场提升竞争力,面对一场更为艰巨的河南服装外贸突围战,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中,李刚以此为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在其发给记者的私信中,“两换两培育”的外贸突围观点,已然成型。在其看来,“两换”:一是以资源换贸易。利用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把充裕的劳动人口转化为新时代合格的产业工人,用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换”(吸引)沿海地区大型工贸一体的纺织服装公司,让他们来了就有人用;二是以政策换贸易。只要来河南登记的外贸公司,省市县三级都给予政策支持,企业越是高质量发展,得到的支持就越多,让大家愿意来河南投资扎根发展。“两培育”首先要主动培育河南本土的服装贸易公司,引导优势企业重视内外两个市场,通过引导支持相关企业到国外参展、参秀、参观,主动发挥内生动力,主动导入外贸经营,主动抢占国际市场;其次是通过政策支持,有针对性持久性地培育河南外贸人才,形成有效的人才储备机制。 找准定位 打造“极致单品” 从当前的承接地来看,县域正在成为河南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主场。通过案例分析,在李刚看来,百镇千村发展服装产业,首先要立足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找准产业的定位,围绕裤装、中老年服装、针织童装、羽绒服、职业装、特种防护服装、手套、鞋帽、袜业等类型,以及纽扣、拉链、衬垫、绣花、线业等辅料产业,选准产业发展切入点,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各地着力构建防晒服、横机产品、羽绒服饰、婴幼童装、家居家纺、品牌卫衣等六个极致单品产业基地。今年以来,李刚将很多的精力投向了区域样板的打造,作为首个被选中的区域——驻马店更成为其调研走访的热门区域。“作为平原农区,驻马店制造业占比较低,产业工人数量占比远远不足。这些恰恰都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先进制造业的潜力所在。随着近年来消费水平的持续升级,从各平台数据不难发现,夏季防晒服品类市场容量巨大。通过供需端、生产端数据的比对,我们得出这种导入难度相对较小,吸纳就业数量又多的项目让驻马店成为发展防晒服产业的优选之地。”对于这个防晒衣的“天选之子”,李刚给出了“三路径、四渠道”的五年计划:通过降低面料、设计、生产三条路径降成本,通过与大型批发市场加强联动、借助电商直播、加大出口贸易力度、为品牌企业做好ODM 四个渠道拓市场来实现“全球防晒服,就看驻马店”这一目标。“‘全球防晒服,就看驻马店’抢占中国防晒服市场绝对话语权。”不仅是李刚为当地定下的目标,也更是他给自己定下的又一奋斗坐标。 专访尾声,早有协会工作人员等候一旁,等待李刚前往下一个乡镇进行调研对接。这位每天五点起床,七点接受专访的老人,与一众年轻人击掌鼓励后,精神抖擞迎着晨光,又开启了他新的征程。“每次乡村调研,我总愿意花些时间到农民家中坐坐聊聊天,在此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感慨,也会了解什么是农村,更会理解党中央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和紧迫。作为一个行业工作者,我们该为乡村振兴再干点儿什么?我们的思想是否再解放一点儿,调研再深入一点儿,措施再得力一点儿,步伐再加快一点儿。如此这般,我们才可能把巧媳妇工程的成果再扩大一点儿。多一个就业岗位,就减少一个家庭返贫的可能;多安置一个巧媳妇,就减少一个留守妇女;多吸返回来一个女工,就减少好几个留守儿童;多建成一个巧媳妇共富工坊,就能安排几十个人可持续增收致富……到那时候,你会多么的开心,你会多么的自豪?”耳畔回响着李会长的鼓励,望着雨后破云而出的艳阳,不禁让人感慨:“巧媳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不是梦,而是照进人们心中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