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童鞋区域品牌发展规划 目标:世界童鞋之都

新质造、新视角、新希望。12月4日,在“安心有我 携童未来”2023区域品牌发展大会上,《温岭童鞋区域品牌发展规划》正式发布。瞄准“世界童鞋之都”的2035年远景目标,重塑“安心童鞋”区域品牌定位,未来的温岭将以“品牌”为桨,驱动童鞋产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被誉为“天下之履,十有其一”的温岭鞋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完成了从遍地家庭作坊到大型企业林立的嬗变,形成了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鞋业王国”,产值超过300亿元

而温岭童鞋更是这个“王国”里的明星,1200家童鞋生产企业创造了约120亿元的年产值,年产量达3.5亿双以上,为温岭赢得“中国童鞋之乡”的美誉。

城北街道鞋业产业园区 徐伟杰摄

夯基筑台,聚势谋远。市场竞争的加剧,温岭童鞋产业也不例外陷入了内卷的宿命。为了打破行业以价竞争的瓶颈,提升产品附加值,近年来,温岭市委市政府以“产业革命、环境革命”的双轮驱动,倒逼温岭童鞋从“闯”向“创”转型,从“价”向“品”升级,从拼规模向重格局蜕变。而此次区域品牌发展大会更是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的一次再动员与再出发。

为了进一步推动童鞋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温岭联合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历时4个月,编制了《温岭童鞋区域品牌发展规划》,全面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行动路径,确立了争创“世界童鞋之都”的宏伟愿景,以及分阶段规划了达到这一愿景的三个里程碑目标。

与此同时,温岭重塑区域品牌定位,以“安心童鞋”的核心价值为破局点,喊出了“温岭童鞋·安心之选”的新口号。

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品牌中心主任李娟:

为了全面树立“安心童鞋”核心价值,在第一阶段的三年规划里,温岭将重点打造安心鞋材、安心科技研发、安心检测认证、安心质量监管等四大保证。同时,还配套推出了13项大型工程,如安心鞋材基础工程、科技研发基础工程、检测认证基础工程、超级品牌打造工程、特色品牌打造工程等,以期推动产区在童鞋研发、设计、技术、品质、区域特色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实现温岭童鞋新的飞跃。

对此,温岭童鞋企业也很是期待。“走自主品牌路线是温岭童鞋破局突围的关键,但是靠企业单打独斗显然是不够的,擦亮区域品牌,对温岭童鞋全产业链发展都有着正向作用,能提升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度和知名度。”作为优秀童鞋品牌代表,浙江几米熊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斌峰说。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的发展大会不仅现场发布了《童鞋团体标准》,还正式亮相了全新设计的温岭童鞋区域品牌标识,标识主要构造由温岭首字母WL抽象转变,体现温岭童鞋的区域专属感;标志由三个图形组成,代表着三种精神:“新质造”“新视角”“新希望”。童鞋符号迈向球形,寄托了温岭童鞋“国货之光、迈向全球”的发展愿景!

“这次的童鞋节,我们还和台州第一技师学院联合设计了一款纪念款童鞋,限量发放了1000双,使用的材料、工艺、标准等就是按照这次发展大会发布的《童鞋团体标准》来的,包括品牌logo,用的也是全新的温岭童鞋区域品牌标识,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温岭童鞋的品质和品牌。”赵斌峰说。

“这是温岭童鞋首次发布品牌战略,这也意味着未来温岭童鞋的战略视野将更加开阔。我们不仅会关注产品的设计和品质,更会关注整个市场和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温岭市经信局副局长林荣说,“同时我们也将聚焦童鞋品牌培育保护,加强政企联动,在制造端、政策端、服务端、市场端全方位、多维度发力,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评估,确保企业的行为符合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推动温岭童鞋全产业链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活动的重要看点之一,当天,温岭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品牌专家、知名品牌企业家、数字营销专家、品牌传播专家等站在各自专业领域对于温岭童鞋区域品牌的孵化建设进行深度解读。

祝温岭童鞋越来越好~

希望未来

有越来越多的孩子

穿上温岭童鞋!

    分享到:

MEDIA/视频

SPONSOR/赞助商

spot_img

TRENDING/热门

三元:安静的力量|2023KQFW(秋季)秀场直击

现代主义极简风,以古典与智慧并存为基本理念,追求简约但不简单的设计。

新海派服饰的文化宣言

揭开我国地域文化与服饰的密码。

六大行动壮大湖北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的传统支柱产业、民生基础产业、时尚消费产业、国际比较优势产业。湖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将实施招商引资汇智、优化空间布局等六大行动,培育壮大纺织服装产业。 招商引资汇智   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随着沿海加快产业转移,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迎来重要机遇。湖北省积极谋划建设园区载体,组织精准招商。方案提出,紧盯服装、印染、化纤及长丝织物、针织等市场空间大和本省本地发展不足的重点细分领域,引导地方政府聚焦产业优势特色,谋划建设重点园区,提升承接能力,加强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新业态引进,推动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提档升级。江苏、浙江的印染和化纤,江苏的家纺,浙江、山东的针织,广东的服装,福建的皮草、制鞋,都将是湖北省精准招商对象。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湖北省将加强产业与人才同步招引,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用工、技能培训、返乡创业、技能型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吸引沿海产业人才来鄂发展和工人回流。依托湖北科教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纺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校企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完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健全企业内部培训与社会化再教育体系,加快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优化空间布局   推动产业集聚增效依托现有资源禀赋优势,湖北省将着力打造“一大产业集群、一个龙头、两个千亿市、两大印染基地、三大化纤基地、N个块状经济”的差异竞争、错位发展“11223N”地区产业布局。一大产业集群。以江汉平原及周边区域为重点,依托襄阳、荆州、荆门、孝感、仙桃、天门等地纺织行业原料生产与织造能力优势,打造一个国内先进、 具有国际影响力、产业规模3000亿元以上的国家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一个龙头。将武汉建成全省品牌企业总部基地和全国未来纺织产业基地、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大脑”,中部纺织服装交易中心、营销展示中心、创意设计中心、研发创新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两个千亿市。聚焦现有产业优势,深化强链延链,推动孝感服装、制线、皮草等产业发展壮大,建成中国服装制造名城;推动襄阳棉纺织、化纤、家纺等产业提档升级,建强中国织造名城,建成两个产值超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大市。两大印染基地。支持荆州以棉印染及针织纱线染色为主,壮大现有纺织印染产业基地规模,到2025年年印染15万吨纱、10亿米布;支持黄冈以化纤印染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新建鄂东绿色印染产业基地,到2025年年印染高档面料达到10亿米。三大化纤基地。支持荆州、黄冈、襄阳立足高端,在合规园区围绕细分领域发展纤维产业。N个块状经济。引导市、县、镇优化产业结构,聚力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实现差异化与集聚式发展。 重塑供应链体系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很重要的一环是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发挥供应链的优势。 方案提出,建设供应链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以华纺链公司为重点,强化技术赋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汇集原材料供应、创意创新、招商引资、数字营销等上下游资源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到2025年平台交易额突破500亿元。支持企业建设集线上直播推广、线下展示体验、个性定制、柔性制造于一体的数字化营销系统,推动营销平台与加工制造能力高效联动。 建设专业服务市场,支撑产业链融合发展。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纺织工业原材料交易市场,引导企业用好期货市场,提高棉花等原材料供应渠道和供应成本的稳定性;对标国内专业市场,支持汉口北市场等做大做强,打造湖北省纺织品服装集散地;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武汉)、国家纺织面料馆武汉分馆,提升时尚发布与展示营销等配套能力水平。以黄陂区为主阵地建设中国服装商贸名城,在荆州建设化纤及针织面料交易市场,在潜江建设纺织服装面辅料物流市场,将仙桃建成国内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国际交易市场。 发展直播新业态,构筑产业后发优势。引导全省本土服装品牌企业积极对接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和抖音等大型直播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直播带货”等营销新业态,推动服装制造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重振汉派服装   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 汉派服装,一度与“粤派”“杭派”齐名,三分天下。新形势下,汉派服装该如何发展? 方案提出,汇聚优势特色资源,推进汉派服装提质扩容。鼓励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在汉集聚发展,将武汉建设成服装创意设计策源地、营销展示平台和品牌服装企业总部聚集地;在武汉周边市县布局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城名镇,打造优势产能集聚区,支撑汉派服装提质扩容。推动荆楚传统文化与时尚艺术融合发展,加强汉绣、土家织锦、黄梅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引导企业植根荆楚文化进行品牌创意和产品设计,丰富汉派服装湖北文化内涵。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汉派服装领军品牌。支持爱帝、红人、猫人、美尔雅等企业发展壮大,增强智能制造能力、营销快反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品牌塑造能力,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通过定期举办时尚活动,提升汉派服装品牌影响力。 强化创意设计,提升汉派服装竞争力。依托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和龙头企业,提升湖北省创意设计能力。加强数字技术运用,推进云创意体系建设,引进众包设计、云设计、交互设计等新型设计模式,依托华纺链公司等推动纺织服装领域数字化设计平台、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平台,将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服装时尚创意大都市,推动汉派服装向时尚化、高端化发展。

青年创意力量-院校篇 | 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专业以“两山理论”为引导,立足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宁波新智造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创意点亮乡村”专业建设思路,确立“设计+商科”“设计+数字”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坚持“大思政”理念,加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强调宁波浙东红色文化、海上丝路文化、优秀乡村文化等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等建设; 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服务宁波数字创意产业、乡村文创等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工作室+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构建了跨学科的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 专业与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师资国际化交流,与韩国东西大学等实施“2+2”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合作项目,开拓学生升学途径和学生国际视野。 01 # 建设历程 # 本专业自2012年由专科升为本科以来,2018年获得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2019年获得浙江省一流建设专业、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020年获得国家一流建设专业,2021年获得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视觉创新设计虚拟教研室)、浙江省思想政治示范基层组织等,2022年立项6门浙江省一流建设课程、1门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等,2023年立项1门国家一流建设课程。 02 # 团队介绍 # 本专业有雄厚师资,建立了“专业教师+行业导师”教师团队。专业共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3人,行业导师20余名,教师70%以上有国外、境外访学、交流经验。 漆小平 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宁波市工艺美术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浙江省设计艺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国家一流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负责人 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负责人 贵州民族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全国高等美术教育学会理事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学会团体理事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全国(宁波)文创产教合作联盟副理事长 宁波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 03 # 教学环境 # 本专业依托有设计艺术学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宁波市文化创意学院、宁波市非遗文化研究基地、校未来乡村学院、校数字创意产业学院等学科、产教融合平台,同时专业还有10个实验室,12个学生工作室,6家企业驻校公司,20个校外实践基地等,为学生双创实践提供良好条件。 04 # 国际合作 # 本专业完成了与中国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开展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的“2+2”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公州映像大学合作的中外学分互认项目,以及与日本武藏浦和日本语学院、中东欧国家等合作升硕项目等。 我校师生在韩国高校访学交换 05 # 建设成效 # 近年本专业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和支持情况 06 # 培养成效 #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竞赛参与率达90%,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生竞赛奖项200余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余项,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等10余项,发明专利与知识产权30余项等。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广泛开展社会服务,乡村服务参与率达100%,参与教师的重大社会服务项目30余项。近年来本专业的就业率与签约率平均值达96.8%,毕业生的起薪水平5000元左右,90%以上学生就业在长三角地区,应届毕业生创业率11.28%。 07 # 社会影响 # 在办学的过程中,专业接待国内外近百所高校师生的观摩、考察与交流。2020年校长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研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介绍了以设计服务开展劳动教育的成果。主办了“环境文化与数字出版”、“甬台文创设计”等论坛。跨专业联合授课、课程设计作业被企业采用等教学案例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在线、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多次报道。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已成为地区标杆,高桥、庄桥、四明山区等合作项目已深入开展到第7年。2019年因“创意点亮乡村”成果突出获得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教育局公开表彰;2021年吸引了宁波市农业农村局“未来乡村学院”落户,被央广网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等。

2023宁波时尚节 | 论坛预告:2023时尚产业电商新趋势交流分享会

诚挚邀请,欢迎参会 2023时尚产业电商新趋势交流分享会将于10月19日在时尚节期间举办,本次活动特邀跨境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