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纪念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论坛圆满举办

11月19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南京大学商学院、领教工坊共同举办的2023年纪念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论坛,暨彼得·德鲁克诞辰114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上,第三届纪念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颁奖典礼如约而至,18家获奖企业代表亲临现场,共同见证荣耀时刻。

在德鲁克先生的理念中,卓越绩效与人文精神相辅相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次论坛也以此为主题,旨在鼓励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积极而理性地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探讨德鲁克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和演变,在突破创新和创造卓越绩效的同时,培育深厚的人文底蕴,创建美好组织。

会上500余位“德友”与多位商学院院长和管理专家出席此次研讨会,纪念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联席秘书长康至军、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团委副书记、金属加工杂志社数字媒体部副主任张硕担任主持人,现场大佬云集,干货不断!

嘉宾致辞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行知书院院长赵曙明,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郭锐,领教工坊学术委员会主席、致极学院创办人肖知兴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赵曙明深刻的指出,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卓越绩效,人文精神”,很好的概括了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浓缩了德鲁克先生对所有的企业,乃至所有的社会组织的期望,对于当前面临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向新的中国企业来说,围绕卓越绩效、人文精神这一主题,就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面临的诸多的挑战,以及机遇进行探讨和交流,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郭锐强调,机械工业出版社与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结缘已经超过20年,迄今为止共出版了40种德鲁克的著作,今年我们又全新再版了德鲁克全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逆流的时刻,我国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德鲁克管理思想不仅没有过时,更可为中国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肖知兴表示,经济学是钱学,管理学是人学,但是很多人学管理学的时候还是把管理学当钱学去学,如果你把管理学当钱学去学,你最后可能人钱两空,你把管理学当人学去学,最后既获得了钱又获得了人,就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卓越绩效,人文精神。

主旨演讲

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德鲁克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大卫·斯普罗特,华夏基石咨询集团领衔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施炜,上海创智组织管理数字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春花分别在会上做了主旨演讲。

大卫·斯普罗特探讨了德鲁克功能社会的观点对当下的影响,强调管理是一个社会性的功能,每一个组织都是社会中重要的器官,深入探讨了组织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德鲁克的核心观点——如何使一个社会更好、更良性的运转。

施炜在会上重温了彼得·德鲁克关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观点,并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成长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及分析。他认为,中国企业的成长叫“一心开二门”,首先要有成长之心,就是心愿,同时要打开两扇门,一扇是战略之门,一扇是组织之门。打开这两扇门的关键就是领导力。

陈春花强调,未来社会挑战无处不在,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组织绩效,相信并激发每个人的善意和潜力,绩效和人文的平衡是实现组织成功的关键。在数字技术背景下,要强调战略、组织、数字技术的融合一体,我们以前实际上是把它分开的,但在今天来讲,如果你想得到卓越绩效,这三者就要融为一体。

德鲁克全集展示

202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德鲁克全集收藏版,是德鲁克作品的一次全面集锦。其中包含德鲁克管理学、经济学、社会生态学的思想,以及德鲁克的小说和回忆录,体现了德鲁克基于实践、跨学科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帮助每一位企业家和知识工作者刷新认知,理解管理的底层逻辑,掌握从自我管理到团队管理,再到认识社会、造福社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新译本上市

彼得·德鲁克的众多著作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经典中的经典,迄今依然有巨大的影响力。这部经典之作的新译本正式和读者见面。新译本是由浙江大学教授、浙江财经大学校长魏江教授领衔翻译,由纪念彼得·德鲁克翻译基金组织的翻译团队协助审校。

魏教授通过线上的方式分享了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的体会 ,并突出强调了创新和创业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创新就是创业,创业就是创新。创业entrepreneurship和企业家精神是同一个词,创新,创业和企业家精神这三个要素,在德鲁克这本书里面,在40年前就给予了有秩的统一。

纪念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

「纪念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南京大学商学院和领教工坊共同发起的非营利性质的公益项目,秉承“追求真理、持续学习、诚实正直、思行合一”的核心价值观,旨在推广德鲁克博雅管理思想,以助力我国管理事业的繁荣发展。

纪念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的设立,不仅缘于德鲁克“管理大师”和“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崇高地位,更因其独具的社会生态学家视角和人文关怀为底蕴的管理思想。奖项自3月启动,经过企业案例编写、案例研讨与评审等活动,最后经过评委会公开投票,有18家企业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届纪念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的荣誉。

本次大会上,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理事长、波司登创始人、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恭运,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赵亮分别代表获奖企业做出最佳管理实践分享。

高德康从坚守战略方向、坚定品牌引领、优化人才建设及践行社会责任四个方向,深入阐述了德鲁克思想在波司登品牌建设中的应用及成果,讲述了波司登通过创造顾客价值,迈向全球领先的过程。

张恭运强调,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本能,也是竞争的锐利武器、创新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智慧管理,豪迈集团不断践行德鲁克的创新理念,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员工在创新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满足感及自信心。

赵亮回顾了温氏集团40年的发展历程,并详细阐述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文化驱动、责任驱动、技术驱动和模式驱动,将德鲁克的思想真正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每一步。

会上,领教工坊学术委员会主席、致极学院创办人肖知兴,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朴东国,上海九如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谈义良,麻爪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于学航,云圣智能联合创始人&CMO朱胜利围绕“如何让“卓越绩效,人文精神”在企业落地生根”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德鲁克提出,所谓企业管理最终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绩效管理,由此可见,对于企业经营来说,绩效管理是重中之重。本次圆桌围绕如何正确实施绩效管理,如何平衡“绩效考核”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展开精彩对话。

 结束语

大会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管理学在中国”丛书主编王方华做大会总结,并对本次获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的企业表示衷心祝贺。

德鲁克的博雅管理思想,融合卓越绩效与人文精神,强调管理中的实践智慧,重视人的尊严与价值、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以及组织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管理思想在我国企业界得到了广泛尊崇和实践,不仅推动了中国管理的进步,而且为中国特色的管理实践创新奠定了基础。

德鲁克先生说过,管理的实践,深深扎根于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国社会的进步,一定要依靠我们中国自己的管理者!

    分享到:

MEDIA/视频

SPONSOR/赞助商

spot_img

TRENDING/热门

SS24 M SPACE开场论坛:从领航力量与初创音浪双重视角 再探可持续时尚

10月8日下午,2024春夏上海时装周开幕首日,作为时装周平台深耕可持续时尚的重要发声阵地,M SPACE共创聚谈广开言路,开启全新一季的思想碰撞。随着开场论坛的铿锵落地、起笔开端,关于“可持续时尚发展”与“时尚商业创新议题”的探讨热议也正式拉开序幕。 在延续“可持续时尚创变聚谈”主题的基础上,本季M SPACE开场论坛,着眼全新视角,邀请到之禾卡纷集团董事长兼ICICLE之禾首席执行官叶寿增;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EP雅莹品牌创意总监田玲;BCG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杨立;抱朴再生创始人兼总经理刘学颂;绱佳网络创始人严懿;RE而意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园;伦敦发展促进署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冰冰等来自时尚行业内外的大集团、初创企业和国际机构的重量级嘉宾们,在特邀嘉宾主持人canU可持续时尚平台创始人崔丹的引导与提问下,分享和讨论了他们各自眼中的“可持续时尚观点”、“做法”和“感悟”,剖析了可持续践行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及解决思路,并就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特邀嘉宾主持人  canU可持续时尚平台创始人崔丹 领航力量 “可持续时尚”的议题浪潮已经响彻中国时尚产业数年,其带来的影响力也在持续积累。当下,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时尚企业集团,以自己的战略节奏朝着循环、透明和价值链绿色转型的方向前进,展现对环境和制造者负责任的态度,为当代生活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着装体验的同时,也以领航力量,带领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迈向可持续践行道路。 担纲本季上海时装周开幕首秀的ICICLE之禾,便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可持续时尚引领品牌。M SPACE开场论坛上,之禾卡纷集团董事长兼ICICLE之禾首席执行官叶寿增首先分享了ICICLE之禾如何以“自然之道”为核心,基于“天人合一”的古老东方哲学的当代化表达,从“敬天”“爱人”“惜物”“传承”四个维度,展现品牌的可持续时尚主张。叶寿增先生强调:“从敬畏自然万物,到爱消费者、爱产业链上的同事、伙伴,爱惜自然给予我们的珍贵资源,再到产品设计与建筑设计中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应用与发扬,中国要出现自己的可持续时尚品牌,需要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挖掘、寻找与国人形成共鸣的点,才能在获得正向评价的同时,拥有可观的商业回报。而这正是ICICLE之禾一直在做的事情。” 之禾卡纷集团董事长兼ICICLE之禾首席执行官叶寿增 随后,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EP雅莹品牌创意总监田玲、BCG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杨立作为第一个聚谈环节的嘉宾,也深入探讨了时装产业如何通过整个价值链的相互协作,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实际的步伐。 作为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中国品牌,劲霸男装需要考虑在可持续时尚升级过程中,如何做到企业传承、顾客传承的同时进行理念推广与产品创新。“中国品牌现在站在人文和科技交叉的新的十字路口,在人文领域,我坚信可持续时尚以及东方文化的当代演绎,是未来最重要的趋势。”基于此,作为企业劲三代的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从“信心树立”、“基础建设”、“产品延续”三大版块进行系统建设,积极链接产业上下游,与行业、高校展开协同合作,并通过“旧衣回收”项目引导消费端参与其中。 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 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强调:“身为首批‘30·60中国时尚品牌碳中和加速计划’成员企业之一,我们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方式面对可持续时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也欣喜的看到可持续系列产品的受众群在逐年提升中;同时,我们也正视困难阶段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成本等现状,采取‘创新基金’激励等方式树立典型,以此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与我们一起协同发力可持续时尚之路。” EP雅莹品牌创意总监田玲女士也提出了“可持续时尚一定是中国时尚品牌的使命”的观点,并通过分享品牌与牦牛绒的“缘起”及一路以来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品牌的创造力,感受到了中国的大美和善意:“最初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可持续的事情,只是因为被打动而想去向大众分享牦牛绒。但当我们一步步走来,从把牦牛绒做的舒适,到告诉大家牦牛绒是什么,再到开始考虑引导整个产业链一起行动,打造牦牛绒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我们面临着成本以及如何让大家接受、让产业链相互支撑的难点,但我们的成功与收获,给到大家以很大的鼓舞,也让我们凝聚了更多力量一起去影响更多的合作伙伴与消费者。” EP雅莹品牌创意总监田玲 两位嘉宾的分享,也给予了BCG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杨立以很大触动:“不同行业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行动上存在着类似东西方哲学的差异,西方哲学往往以系统、环环相扣的方式形成整体规划再向前推进,而中国的哲学则偏向以灵光一闪的开篇来推进,再慢慢形成体系。当然二者也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例如劲霸的方式就属于系统化的去推动可持续升级,而EP雅莹的方式则属于灵光一闪的开启了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但值得高兴的是,中国的企业在近两三年已经慢慢形成了行业内自发行为准则,这也会慢慢形成中国自有规范和标准,相信也会为企业在道德和商业上会带来更好的回报。” BCG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杨立 此外,杨立也指出:“在中国时尚做可持续的确有着独特的挑战,因为中国时尚产业的分散程度远高于国外,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时尚界真正产生影响,一家之力远远不够,必需更多的集合性品牌互相借力、互相抱团,形成上下游的生态力,才能把所谓的时尚原罪,转化成一种动力。” 初创音浪 除了时装大集团之外,行业中,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和个体,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创新”之声,向行业宣布自己的存在,也在一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摸索践行中,逐渐成为别人的借鉴。 从一只塑料瓶开始,通过零废弃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环保潮品,塑造出一个渗透中式环保哲学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品牌「抱朴再生BOTTLOOP」,便是可持续时尚初创创意品牌中的佼佼者。M SPACE开场论坛上,抱朴再生创始人兼总经理刘学颂上台为观众分享了她从“塑料垃圾回收”到“以生态美学重新定义可持续时尚”的跨界经历,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没办法通过说教来让消费者为可持续买单,而应该通过时尚与传统文化/艺术/热点/科技的结合,通过和合作伙伴、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不断的互动,通过不同行业的跨界出圈,来赋予产品以更多附加价值,从而脱离‘垃圾回收’的传统思维。值得骄傲的是,我们有着令国外人羡慕的发达制造业基础,可以让我们的可持续创意想法快速实现。” 抱朴再生创始人兼总经理刘学颂  还有很多初创企业,通过独特的品牌定位和特别的服务体验,积极参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在大众消费市场营造绿色消费的氛围,从而探索自身企业的可持续商业闭环模式。在第二个聚谈环节,绱佳网络创始人严懿、RE而意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园、伦敦发展促进署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冰冰受邀上台,进行聚谈话题的讨论。 绱佳网络是一家专注皮具维护养护,致力于为消费者和品牌方提供服务,以及奢品二手变现机会的企业,旗下拥有懂鞋、懂包包两个线上奢品养护品牌。绱佳网络创始人严懿从“减排”与“惜物”两个角度剖析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一方面,一个中号包的碳排放在30公斤,通过维修养护减少丢弃,也是减少碳排放;一方面,品牌造出好物,总要有人去守护它们,而相比减排的虚无,消费者也更能共鸣‘惜物’。作为一个长期主义者,希望未来所有消费者都能认同长期主义的理念,跟我们一起做到惜物,也希望所有品牌商,也能意识到传承和惜物的价值。“ 绱佳网络创始人严懿 RE而意则是一个以自行车为主题的生活方式品牌,业态以自行车为主线,延伸到餐饮、服装、杂货、鲜花等领域,初次来RE而意的客户,接近90%都是非自行车的用户。这些用户在RE而意购买自行车,开始进入骑行运动领域。RE而意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园通过创立品牌初心的分享,表达了“RE而意希望用自行车推动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环保社会”的可持续价值观:“我以前做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研究,生了孩子后对环境污染、社会问题有了更深的触动,由此想到去探索科技变化中不变的存在,选择以自行车为切入点,推动可持续环保、可持续社会发展,并用lifestyle的方式,将专业小众运动推向大众市场,带来可持续商业价值。” RE而意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园 而在伦敦发展促进署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冰冰看来,可持续已经不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迫在眉睫的全球问题,是个人、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共同责任。她通过对伦敦发展促进署的职能介绍,以及伦敦“到2030年成为零碳城市”的环境战略目标的行动细则分享,向中国初创时尚企业提出建议:“我们不能只看产业制造中产生了多少碳排放,而要将企业本身作为一个责任人,关注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运输链,办公和生产建筑建造和运营、废物处理、出行交通、数字办公体系等各个环节中的碳排放,同时积极应用科技创新,让科技赋能企业。在可持续时尚中,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而每种责任也意味着一种商机。” 伦敦发展促进署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冰冰 从天人合一,到创新创意,从灵光一闪,到系统推进,从跨界破圈,到新的生活方式打造……M SPACE开场论坛,提出的可持续时尚发展痛点直击核心,给出的观点掷地有声,分享的经验、模式值得借鉴。而在往后的3天时间里,还将有更多可持续时尚价值观,在这里输出与演绎。在新一季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所在的IMSHANGHAI长宁国际T1 32层空间内,M SPACE项目的论道聚谈、上海时装周和canU携手打造的“有料百货-可持续生活美学商店”、雅戈尔时尚创新100特展…… 精彩持续上演,期待大家持续关注! 【中国服饰商情网 上海报道】

携手共赴新征程,伽蓝集团与京东科技正式开启战略合作

上海2023年9月27日 /美通社/ -- 9月20日,"聚势联合 启新共赢"伽蓝集团与京东科技举行战略合作协 [...]

上海时装周秀场直击|与夜同光 迈入冷酷仙境

SUNDACHUN AW23系列首次登陆上海时装周,在新天地主秀场上演了主题为“时间异行”的时装发布会。这次, [...]

海外买手店里的红豆「舒暖鹅绒服」,如何获得专业认可?

海外买手店里的红豆「舒暖鹅绒服」,如何获得专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