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动壮大湖北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的传统支柱产业、民生基础产业、时尚消费产业、国际比较优势产业。湖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将实施招商引资汇智、优化空间布局等六大行动,培育壮大纺织服装产业。

招商引资汇智   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随着沿海加快产业转移,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迎来重要机遇。湖北省积极谋划建设园区载体,组织精准招商。方案提出,紧盯服装、印染、化纤及长丝织物、针织等市场空间大和本省本地发展不足的重点细分领域,引导地方政府聚焦产业优势特色,谋划建设重点园区,提升承接能力,加强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新业态引进,推动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提档升级。江苏、浙江的印染和化纤,江苏的家纺,浙江、山东的针织,广东的服装,福建的皮草、制鞋,都将是湖北省精准招商对象。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湖北省将加强产业与人才同步招引,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用工、技能培训、返乡创业、技能型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吸引沿海产业人才来鄂发展和工人回流。依托湖北科教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纺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校企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完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健全企业内部培训与社会化再教育体系,加快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优化空间布局   推动产业集聚增效依托现有资源禀赋优势,湖北省将着力打造“一大产业集群、一个龙头、两个千亿市、两大印染基地、三大化纤基地、N个块状经济”的差异竞争、错位发展“11223N”地区产业布局。一大产业集群。以江汉平原及周边区域为重点,依托襄阳、荆州、荆门、孝感、仙桃、天门等地纺织行业原料生产与织造能力优势,打造一个国内先进、 具有国际影响力、产业规模3000亿元以上的国家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一个龙头。将武汉建成全省品牌企业总部基地和全国未来纺织产业基地、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大脑”,中部纺织服装交易中心、营销展示中心、创意设计中心、研发创新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两个千亿市。聚焦现有产业优势,深化强链延链,推动孝感服装、制线、皮草等产业发展壮大,建成中国服装制造名城;推动襄阳棉纺织、化纤、家纺等产业提档升级,建强中国织造名城,建成两个产值超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大市。两大印染基地。支持荆州以棉印染及针织纱线染色为主,壮大现有纺织印染产业基地规模,到2025年年印染15万吨纱、10亿米布;支持黄冈以化纤印染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新建鄂东绿色印染产业基地,到2025年年印染高档面料达到10亿米。三大化纤基地。支持荆州、黄冈、襄阳立足高端,在合规园区围绕细分领域发展纤维产业。N个块状经济。引导市、县、镇优化产业结构,聚力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实现差异化与集聚式发展。

重塑供应链体系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很重要的一环是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发挥供应链的优势。

方案提出,建设供应链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以华纺链公司为重点,强化技术赋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汇集原材料供应、创意创新、招商引资、数字营销等上下游资源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到2025年平台交易额突破500亿元。支持企业建设集线上直播推广、线下展示体验、个性定制、柔性制造于一体的数字化营销系统,推动营销平台与加工制造能力高效联动。

建设专业服务市场,支撑产业链融合发展。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纺织工业原材料交易市场,引导企业用好期货市场,提高棉花等原材料供应渠道和供应成本的稳定性;对标国内专业市场,支持汉口北市场等做大做强,打造湖北省纺织品服装集散地;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武汉)、国家纺织面料馆武汉分馆,提升时尚发布与展示营销等配套能力水平。以黄陂区为主阵地建设中国服装商贸名城,在荆州建设化纤及针织面料交易市场,在潜江建设纺织服装面辅料物流市场,将仙桃建成国内最大的产业用纺织品国际交易市场。

发展直播新业态,构筑产业后发优势。引导全省本土服装品牌企业积极对接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和抖音等大型直播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直播带货”等营销新业态,推动服装制造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重振汉派服装   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

汉派服装,一度与“粤派”“杭派”齐名,三分天下。新形势下,汉派服装该如何发展?

方案提出,汇聚优势特色资源,推进汉派服装提质扩容。鼓励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在汉集聚发展,将武汉建设成服装创意设计策源地、营销展示平台和品牌服装企业总部聚集地;在武汉周边市县布局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城名镇,打造优势产能集聚区,支撑汉派服装提质扩容。推动荆楚传统文化与时尚艺术融合发展,加强汉绣、土家织锦、黄梅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引导企业植根荆楚文化进行品牌创意和产品设计,丰富汉派服装湖北文化内涵。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汉派服装领军品牌。支持爱帝、红人、猫人、美尔雅等企业发展壮大,增强智能制造能力、营销快反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品牌塑造能力,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通过定期举办时尚活动,提升汉派服装品牌影响力。

强化创意设计,提升汉派服装竞争力。依托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和龙头企业,提升湖北省创意设计能力。加强数字技术运用,推进云创意体系建设,引进众包设计、云设计、交互设计等新型设计模式,依托华纺链公司等推动纺织服装领域数字化设计平台、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平台,将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服装时尚创意大都市,推动汉派服装向时尚化、高端化发展。

    分享到:

MEDIA/视频

SPONSOR/赞助商

spot_img

TRENDING/热门

“中国职业装看宁波”!这个千亿级赛道,宁波如何发力?

“宁波职业装要告别单一的生产制造模式,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10月18日,在2023中国职业装产业大会上,来自中国服装协会、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协会、高校院所的专家集聚一堂,为职业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职业装被誉为“行走的活名片”。中小学生的校服、医护人员的白大褂、金融人士的西装……都是职业装的典型案例。如今的职业装品类,早已不限于传统的西装、衬衫、劳动服,而是延伸至冲锋衣、夹克衫、羽绒服等多个领域,萌生出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 经过多年发展,职业装已成为宁波时尚霓裳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职业装正加速转型升级,为中国服装产业贡献重要力量。 职业装是一门“好生意”吗? 在不少人眼中,职业装似乎是一个传统行业。殊不知,随着消费需求迭代升级,职业装的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容,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为广大中国服装企业提供了一片能“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稳固“蓝海”。 “尽管我们成立不到3年,但目前我们的职业装几乎每年以翻倍的速度成长。”宁波博洋职业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忠岩告诉记者,眼下职业装的主力消费群体逐步向追求个性的“90后”“00后”过渡,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将文化“植入”到职业装设计中,为行业带来无限的商机。 比如,客户会要求职业装生产商,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企业文化进行微调。南方地区的职业装一般较为紧身,北方地区的职业装则较为宽松;同样是金融机构,国有银行的职业装一般较为保守,商业银行的则更为时尚。 职业装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样体现在杉杉品牌运营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上。2022年,该企业职业装板块同比猛增30%。杉杉品牌运营总经理骆叶飞说,“我们通过面料和工艺创新,实现职业装的多元场景自如切换——不仅职场能穿,日常生活中也能穿。” 中国服装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职业装年营收已超过2000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3800亿元。 为何职业装能成为一门好生意? “在我看来,职业装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塑造。”宁波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毛屹华告诉记者,如今,一个成功的企业或品牌,往往更加追求规范和统一,而员工的着装往往是企业形象最直观的体现。职业装不仅是一件服饰,更代表了一种职业的精神内涵。随着第三产业发展壮大,越来越多企业愿借助职业装传递“文化名片”,相关市场规模自然“水涨船高”。 中国职业装大会为何落地宁波? 百年来,宁波“红帮裁缝”从三江口起步,在中国近代服装史上留下“宁波装,妆天下”的美誉。如今,宁波连续两年举办中国职业装产业大会,有望借此契机展示在该领域的“江湖地位”,擦亮“中国职业装看宁波”的名片。 在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看来,职业装产业是科技创新力、文化创造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宁波是中国现代意义上服装产业的先行地,在全国的服装产业版图中举足轻重,发展职业装产业大有可为。雄厚的产业基础,正是大会落地宁波的理由。 一组数据印证宁波在中国职业装行业的硬核实力——中国职业装十大领军企业中,雅戈尔集团赫然在列;中国职业装50强企业中,宁波独占7席。会上,雅戈尔集团、罗蒙集团、杉杉品牌运营、博洋服饰、爱伊美服装、培罗成集团、洛兹服饰等7家企业,被评为中国职业装创新发展基地成员单位。 更有一批宁波服装企业争相掘金这片“蓝海”。金鸟服饰、博洋职业装、凯信服饰、松永制衣等企业均是近年来职业装的新生力量;马骑顿(MQD)、春芽子等童装品牌也开始转变思路,进军校服市场。 “当前,中国的服装产业正朝着科技、绿色、时尚方向发展。宁波有‘红帮裁缝’和近代服装产业基地的金字招牌,要成为国内服装产业一流城市,打造东方滨海时尚之都,职业装将是重要的突破口。”中国服装协会顾问、宁波市政府咨询委委员陈国强表示。 陈国强告诉记者,宁波与中国服装协会联合举办中国职业装大会,旨在让大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职业装产业平台,并依托“会、展、赛”的资源赋能宁波服装产业生态,如获得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项“金顶奖”的“大咖”,已确定在宁波落地“金顶会”,提升宁波服装设计水平。 如何擦亮“中国职业装看宁波”的名片?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现在的职业装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宁波企业使出“十八般武艺”,为中国职业装产业探索绿色化、时尚化、智能化的转型之路。 作为中国职业装的领军企业,雅戈尔集团在2018年就打造了5G智能制衣工厂,实现不同工艺要求产品的“混流”生产,使生产效率提升25%以上,批量订单生产周期减少30%。公司的柔性生产能力,为独家定制小批量、个性化的多功能职业装奠定“数智”基础。 “我们工厂的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更有自带红外线光敏系统的3D量体设备,能快速采集人体形态特征,实现‘量体裁衣、私人定制’。我们还采用环保、可降解材料和节能减排技术,如推出汉麻类产品,提升职业装的绿色制造水平。”雅戈尔服装控股有限公司团购部总经理助理张波告诉记者,去年雅戈尔职业装的体量已接近6亿元,智能制造立下汗马功劳。 陈大鹏认为,宁波企业需要告别单一的生产制造模式,通过材料、功能、设计的创新,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同时,固优势、补短板,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比如,是否能联动象山的针织企业,设计出更多针织类的职业装产品;是否能紧密结合AIGC的快速发展,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否能搭上“国潮”涌现的快车,设计承载中国历史文化的时尚职业装…… 陈国强建议,宁波要发挥港口优势,加强与意大利佛罗伦萨、韩国大邱等友好城市的协作,由政府、协会、高校等机构携手共同打造中国纺织服装产学研合作的“双循环”基地,并不断提升产业信息化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记者 殷聪 严瑾

迪卡侬收购户外运动专业零售商BERGFREUNDE

从迪卡侬的发展战略出发,收购Bergfreunde将有助于迪卡侬通过全数字化业务模式连接户外高端市场新客户

御冬前行,畅「型」双十一

中国(2023年10月)PVH集团 [纽交所代码:PVH]旗下全资子公司TOMMY HILFIGER以一衣多穿 [...]

SGS为浙江传化颁发国内首张Green Mark生物基认证证书

SGS是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被誉为可持续发展、质量和诚信的基准。

孙怡时装周解锁新中式造型 简约干练时髦尽显

孙怡纽约时装周,最新造型图释出,all black 新中式造型,拼接刺绣背心裙套装别出心裁,简约干练,时髦尽显。 将中国元素与现代潮流的融合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别出心裁的设计让她散发出一种简约干练的现代女性之感,侧边麻花辫发型点亮整体的造型,复古与前卫碰撞,优雅演绎摩登都市格调,自在氛围感展露自信气场。 孙怡的造型风格并不单一,出席时装周,时而简约飒爽,时而复古摩登,在各类综艺节目中,孙怡也会根据节目的不同属性进行造型设计,无论是甜妹还是酷姐,孙怡都诠释得恰到好处,美得各具特色。 【中国服饰商情网 上海报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